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昨晚,導演王晶又炸了!他在微博曬出電影《最好的我們》依靠”幽靈場“逆襲票房。
電影《最好的我們》隨即發(fā)出聲明,做出澄清,力證”清者自清“。
目前,事件仍在調(diào)查中。截至發(fā)稿時,電影《最好的我們》票房已經(jīng)累計超1.33億。
不管怎么說,考慮到兩位都還是新人,這一成績在競爭激烈的端午檔期算得上正常發(fā)揮。相較以豆瓣評分4.8、票房不足800萬收官的處女作《秘果》,陳飛宇這次的進步可謂十分明顯。
近兩年,青春劇在市場中反響火爆,八月長安的“振華三部曲”尤其是當中佼佼者。
在劉昊然、譚松韻版“耿耿余淮”CP大爆之后,《你好舊時光》又成功捧紅了張新成和李蘭迪,而根據(jù)《橘生淮南·暗戀》改編的《暗戀橘生淮南》也馬上就要開播。
作為“三部曲”中第一個被搬上大銀幕的作品,影版《最好的我們》自然被書迷、粉絲給予厚望。但對于陳飛宇、何藍逗來說,有劇版珠玉在前,隨時會被觀眾拿來比較自然是有不小的壓力。
所以影版《最好的我們》的這次翻拍能贏嗎?
何藍逗、陳飛宇這對新“耿耿余淮”的CP感,能不能“戰(zhàn)過”劉昊然和譚松韻?同一IP“二度創(chuàng)作”這種模式,觀眾的接受度又有多高?
陳飛宇“眼神好殺”
但“耿耿余淮”有點太嫩了?
面對走出影廳的觀眾,第一個問題當然是:“陳飛宇和何藍逗的CP感怎么樣?”畢竟劇版的“耿耿余淮”實在是很深入人心嘛!
結(jié)果有一位小姐姐顯然是被“飛魚”弟弟“殺”得不輕,眼眶還紅著就要告訴我們:“陳飛宇好帥啊,他看女主角的眼神(好帥?。?,我要是再年輕幾歲就好了!”她的閨蜜對此也深有同感,表示“余淮直勾勾盯著耿耿的用情模樣讓我們迷戀。”
在呈現(xiàn)耿耿動人的少女心和余淮對感情的背后付出這些方面,影版《最好的我們》的確下了一些功夫。特別是舞臺上一邊高唱《勇氣》一邊悄悄對視以及高考前兩人在巷口欲言又止的分別戲份,都格外青澀曖昧且動人。
采訪到的觀眾基本都對“耿耿余淮”2.0的“甜度”表示了肯定。
特別是耿耿的單純和余淮的隱忍,搭配上《最好的我們》電影里青春校園的氛圍,讓很多人都頗有代入感。一位看過劇版的小姐姐認為一些細節(jié)的刻畫,將劇版沒有體現(xiàn)的部分表達了出來,讓她感覺很甜很滿意。
不過成也蕭何敗蕭何,有人提到因為陳飛宇和何藍逗實在“太嫩、太年輕”,CP感反而沒有劉昊然和譚松韻強,更像是突出了“同窗情”和“青春回憶”。
但也有觀眾覺得影版和劇版的甜是不一樣的感覺——影版的耿耿余淮“更加懵懂,更加可愛一點”。
影版《最我》有情感代入
片長所限“振華最帥”無姓名
那么影版和劇版,觀眾究竟會pick哪一個呢?
在我們隨機進行的采訪中,大家的喜好基本是50%對50%的比例。多數(shù)觀影者在看完《最好的我們》之后,都肯定了電影和劇集各有特色。
雖然篇幅短,但影版的情節(jié)的選取、故事的表達在觀眾們看來還是流暢且連貫的。一位觀眾通過大銀幕感受到了“更真實、更細膩”的耿耿、余淮:“一開始我也擔心自己因為看過劇版會覺得他們倆‘格格不入’,但結(jié)果完全沒有,他們兩個詮釋得特別好,很多氣息似乎更加的接近,讓我更有看小說的那種帶入感。”
被陳飛宇“殺”到的那位小姐姐則干脆表示:“電視劇太長,(節(jié)奏)太慢了,電影感覺效果好一點,把內(nèi)容都濃縮了。”她強調(diào)自己最喜歡影版《最好的我們》中男女主戀人未滿的狀態(tài),特別是電影中那句經(jīng)典對白,讓小姐姐難忘——最好的我和最好的你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讓我想起了我的學生時代,他們分開的那一刻,我瞬間眼淚就流下來了,整部電影都挺感人的。”
也有觀眾向我們透露,看電影的過程中不僅年輕人會為“耿耿余淮”落淚,連身邊的“大叔大媽”,看到后面也都哭了。“他們最后回顧過去的那一幕,幾個女生坐在一塊看原先耿耿拍的視頻,我就覺得特別感人,真的特別感人,那一幕我們都落淚了。”
這種情感的共鳴也被多位觀眾選為影版《最好的我們》最容易出圈的亮點。畢竟。對于青春的記憶,一定是大多數(shù)人心中最美好的部分,而回到過去,也是我們長大后的最迫切的“幻想”。
而影版《最好的我們》的最大問題也不難猜測——受片長限制,電影不得不舍棄大量內(nèi)容。造成了情節(jié)的不完整。“很多故事沒有講明白,比如男主角對女主角的感情究竟怎么產(chǎn)生的,就說的很模糊。”一位觀眾指出了問題,但也表示“情有可原”。
書迷們則還有另一層遺憾:“影版怎么直接舍棄了路星河?”有位姑娘直接表示:“電影太短了,太多東西沒交代,而且我喜歡路星河!”
劇版《最好的我們》中的路星河
畢竟路星河“振華中學最帥一男的”,很多人還在觀影前向同行的朋友進行了安利,“我可糾結(jié)了,我朋友給我講書里最帥的那個人物是個什么設(shè)定,結(jié)果沒有展現(xiàn)到。”一個女孩說。
看一遍劉昊然再看一遍陳飛宇
作為觀眾你愿意買單嗎?
盡管IP已經(jīng)不再是大家掛在嘴邊的熱詞,但影視行業(yè)中,一個IP多次開發(fā)的模式依然推進得如火如荼。特別是青春題材,劇集一旦有了熱度,大電影立刻就會被安排。
從《匆匆那年》到《微微一笑很傾城》,再到如今這部《最好的我們》,大家對一個故事多個版本似乎早已經(jīng)見怪不怪。“這已經(jīng)是一種產(chǎn)業(yè)鏈了。”有觀眾頗為專業(yè)的評價道,“大家也要賺錢嘛,事實就是這樣的。”
《匆匆那年》就是一個IP多次開發(fā)典范
雖然也有觀眾委婉建議,希望編劇們能多一些創(chuàng)意,少一些翻拍。但更多觀眾還是對這一現(xiàn)象表示理解,但前提是創(chuàng)作者要拿出“誠意”。
“一個IP火,肯定還是要用這個IP繼續(xù)延續(xù)下去的,但是我覺得不同的人演,會給觀眾不同的感受,每一部會有每一部不一樣的地方,或者說導演想表達的點。”
從采訪結(jié)果來看,影版《最好的我們》算是拿出了誠意。
有位之前完全排斥《匆匆那年》等劇集被搬上大銀幕的觀眾,這次反而因為太喜歡陳飛宇和何藍逗塑造的“耿耿余淮”而自發(fā)“安利”起這部電影。
而對于喜歡《最好的我們》的書迷們來說,劇版《最好的我們》收官已經(jīng)許久,影版的到來正是時機。“振華三部曲嘛,我覺得整個系列的故事都還是不錯的。每次看到《最好的我們》,或者說振華,都能讓我想起到我高中還有整個學生時代的事,所以我還是蠻喜歡,不管它翻拍多少部,可能我都會去看。”
[1905電影網(wǎng)]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