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慕伶,一鳴,偉明》導演 黃梓:小姨投資的處女作,夢想離不開家人的支持
結束自己的碩士學習回到國內,導演黃梓也陷入了迷茫。父親患癌癥去世讓他開始反思自己的家庭關系。2年的時間,他寫出了《慕伶,一鳴,偉明》的劇本,記錄了一個普通家庭在父親患病后如何共同面對傷痛的故事。
曾經的黃梓一帆風順:高中畢業(yè)后決心到更大的世界里闖蕩,于是赴美國留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本科畢業(yè)后,他考上了紐約大學在新加坡設立的導演碩士項目,是個標準的“海歸”。
楊德昌《一一》 黃梓說,自己電影的啟蒙是在課堂上:他看到了楊德昌拍攝的3小時長片《一一》,整個人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力。
因為這部電影,他確立了自己拍電影的夢想,申請碩士時選擇了偏實踐的項目,并拿到了電影專業(yè)在業(yè)內頗為知名的紐約大學錄取通知書。但天不遂人愿,上了一年課之后,新加坡政府突然決定不再支持紐約大學的這一項目,黃梓選擇退學,回到了國內。
在這期間,黃梓的父親被查出癌癥。他的生活變成了一邊陪父親,一邊繼續(xù)拍短片。曾經懷揣夢想,但現實讓他陷入迷茫。 黃梓有時候也問自己:如果父親不生病,自己的道路會不會不一樣?拍出來的第一部電影會不會還是《慕伶,一鳴,偉明》這樣一個故事?
但現實沒有如果。父親去世后,他強打起精神,將人生中最困惑的兩段時期寫成了劇本——高中畢業(yè)出國前與母親無休止的爭吵;以及回國后遇上父親生病。他把兩個時空和同一種“想逃離家”的狀態(tài)寫成了電影里這個故事。
劇本寫得很慢。黃梓往往晚上動筆,卻陷入一個字都寫不出來的困境。在寫劇本的那段時間里,他常常失眠,時時焦慮:擔憂改不好,第一個長篇劇本連自己都無法滿意。
好在劇本成型了。但黃梓又陷入了資金困境,他拿著劇本接觸了幾家公司,卻發(fā)現溝通的效率并不高,直到最后也沒能達成合作協議,但黃梓并沒有放棄,在小姨和影視創(chuàng)投資金的幫助下,他最終完成了夢想。 導演黃梓 起初,黃梓對小姨的善意有些抗拒,“小姨一直都說,她可以(投錢)幫我完成拍攝,不必去求別人。”但在黃梓看來,投資電影是門生意,他不希望自己一旦失敗,讓親人的錢有去無回。他更希望劇本能在得到充分的專業(yè)評估,被影視公司看好的前提下順利推進。 《慕伶,一鳴,偉明》這個項目后來也順利進入了一些創(chuàng)投單元,獲得了業(yè)內認可和資金支持。最后,黃梓以向小姨借錢的方式完成了影片的主體拍攝,又用創(chuàng)投獎金完成了后期制作。
黃梓坦言拍電影對于新導演來說確實很不容易,但他也認為,只要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就會獲得機會:“真正能堅持下來把電影拍出來的人,他們肯定具有優(yōu)秀的意志品質,肯定是希望把自身經歷,或者他們對社會觀察到的一些正能量的部分,傳遞給觀眾。作為電影創(chuàng)作者,我們有義務記錄這個時代,把精神力量轉化到創(chuàng)作之中,我覺得這是新導演需要做的。”
電影成片后得到了在電影節(jié)展映的機會。影展上,黃梓遇到了對電影感同身受的觀眾,哭著和他訴說自己與家人類似的經歷;他還見到了對他感興趣的影視公司,追問他下一部電影的拍攝計劃。半年前,他從家鄉(xiāng)廣州搬到了北京,希望能夠更好地規(guī)劃自己未來的電影。 導演黃梓 提及拍電影的動力,黃梓說,自己相信生活,也相信自己的電影可以為大家?guī)硇碌乃伎己驼芰康囊饬x:“我希望觀眾看完我的電影之后,可以修復自己跟父母的關系,我希望我的電影(能夠對觀眾和社會產生)正向影響。創(chuàng)作表達(這件事)是我能夠堅持繼續(xù)拍電影的原因。” 文/派翠克 圖/楊楠 視頻/任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