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這么說吧,這是一部真正的紀錄片,這是一位真正的紀錄片導演”,資深影迷朋友小奧在“安利”導演陳為軍和其新作《城市夢》時這樣說道。這不是陳為軍導演第一次憑作品“圈粉”。
2016年底,一部聚焦婦產科生育的紀錄片《生門》,因其細膩情感、真實人物故事,引觀眾動容,收獲無數好評,豆瓣評分達8.8分。
時隔四年,導演陳為軍攜原班人馬打造的收官之作《城市夢》登陸院線,將鏡頭對準了武漢市魯磨路,在記錄中國蓬勃發(fā)展的同時,關照漂泊異鄉(xiāng)勞動者的“城市夢”。
封面新聞則發(fā)表《影城副經理為<城市夢>打call:好電影值得一看,我愿意排片》一文,觀眾留言圍繞“為了夢想奮斗”“人物刻畫得非常立體”“紀錄片的生命力”“真實貼進生活”等關鍵詞展開。
那么,紀錄片《城市夢》到底如何用影像敬重生命,創(chuàng)造一種向上的力量?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編劇、導演、影評人周洲為您解析。
1
《城市夢》以城市治理為題材,敘述了武漢繁華街道城管與商販間上演的“大戰(zhàn)”。“《城市夢》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周洲毫不吝惜對這部電影的贊美,“它不光是一個好的故事,它所記錄的人物生活給了我一種難以磨滅的內心印象”。
最先讓周洲眼前一亮的,是電影《城市夢》里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因為,“這部電影的每一個人物都是充滿魅力的”。
顯然,其中最受大家關注的是主人公王天成,“網上很多評價說這個王爹爹太有表演天賦了,說他是個‘戲精’”,但最令周洲深受觸動的卻不是這一點,“在一輪輪的沖突中,這位白發(fā)蒼蒼的七旬老人完全像個年輕的小伙子一樣,我就在想,是要經歷多少生活的打磨,甚至是磨難,才能保持像他那么旺盛的斗志和頑強的生命力”。
就是這樣一位讓人頗感心酸的老人,他的心態(tài)、談吐和傾其所有捍衛(wèi)家庭的姿態(tài),又叫人心懷敬佩。“他的談吐完全到了智慧的層面,像是個‘將軍’一樣,運籌帷幄,只為在這個城市扎根”,周洲評價道,“真是拿出了所有生命的力量”。
的確,《城市夢》里的人物,是真實而通透的。當王天成的兒子說到自己當年在工廠因工傷失去一只手的經歷,表情已看不出來太多痛苦。“生活總是要不斷不斷地過,大家不能接受的事情發(fā)生了,那也要接受”,周洲指出這也是其與劇情片極大的不同所在,“劇情片面對這些細節(jié),恨不得把它掰開了揉碎了來表現人物痛苦,但是生活中的人,他就那么過去了,坦然地面對了,這就是紀錄片和真實的人最了不起的地方”。
2
與此同時,這部影片對城管隊員的刻畫也不同以往,它還原了真實的城管隊員工作情景和工作方法,“他們有時真的是工作上的弱者”。
“《城市夢》里的這一切才是合理的,很多影視作品或社會新聞所表現的,會有較斷章取義的地方,也有較符號化的展現,但人心都是肉長的,城管隊員也是父母生下來的”,周洲對此頗為感慨。
片中,一個年輕的城管隊員在執(zhí)法過程中與王爹爹爭執(zhí)后回到城管所,在那默默流淚。“你會知道那還是一個孩子,他還年輕,當他面對這種事情,可能經歷著良心和工作的斗爭,而你不知道他打開家門,要面對什么樣的生活困境”,城管隊員的故事,深深觸動了周洲,“紀錄片真實、立體、全面地展現了生活的獨特之處”。
可以想見,在紀錄片拍攝的過程中,讓拍攝對象不再警惕鏡頭,是本片要做的重要功課之一。對此,周洲表示自己相信導演陳為軍“是非常有人格魅力的”,因為“一定是拍攝者給了被拍攝者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來自兩個方面——“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直的?”“你對我是不是有偏見的?”
而當故事主角來自不同立場的雙方,這種信任感就變得尤為重要。
據說,電影拍完后,導演分別邀請了城管隊員和王爹爹一家看電影,看完后兩方都說了謝謝。“這說明陳為軍導演一定是打動雙方的”,周洲說,“他的初心更多落在——中國在城市化進程中有矛盾,但更加可貴的是我們在努力地解決這個矛盾”。
最后,導演陳為軍借《今日影評》,為所有觀眾朋友送上了一段心里話。
“大家好,我是《城市夢》的導演陳為軍。紀錄片是來自于生活的,每一個觀眾在這真實的故事里都會得到不同的體驗。中國的城市化確實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一場城市化運動,現在我們國家強大了,告訴他們這個夢已經成為現實,不要讓這種城市夢真的只是一場夢。希望各位觀眾能夠去看一看《城市夢》這部作品,謝謝大家。”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