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劇集《喬家的兒女》收官,自上線以來,熱度和話題不斷,評分則從8.7分降到了7.9分,并非是質(zhì)量問題,而是大家實實在在地被“喬家人”氣到了。編劇未夕,同時也是原著小說《喬家的兒女》,曾在微博上說,“大家別生氣,別生氣,慢慢看,慢慢往下看。喬家的日子還長著呢。”
結(jié)婚、生子、離婚……喬家的“一地雞毛”,橫跨30年。同步追劇的未夕原計劃和觀眾一起實時討論,但幾集之后,她還是決定把故事交還給觀眾,“大家怎么看,怎么解讀都可以,每個人的視角不同,我作為編劇,還是藏在幕后就行。”
原著小說里有一句話,“人不過是這么回事,你這也好,那也好,但并不代表你就可以幸福。”換個角度想想,這句話不就是為喬家的生活定了基調(diào)嗎?未夕告訴1905電影網(wǎng),自己當初寫這個故事,就是想寫身邊的鄰人、親戚、朋友幾十年的生活狀態(tài),那種平民數(shù)十年平凡又不乏閃光,困苦又不乏溫暖的日子。普通人的生活被柴米油鹽圍繞著,有自己的故事,但終究,冷暖自知?!秵碳业膬号返墓适乱嗍侨绱恕?nbsp;
“改編”
追《喬家的兒女》的觀眾,多數(shù)很“上頭”,對喬家的種種遭遇都有各種情緒,更是不少人迫不及待去翻看小說,變身“原著黨”,體驗感受故事最終的結(jié)局。而原著黨們則對目前故事的改編,提出贊賞,或者質(zhì)疑。未夕讓大家別急,慢慢看下去。
當時制片人侯鴻亮看到小說之后,覺得文字非常細膩,題材很好,并邀請到了作者本人進行改編。為此,未夕和導演張開宙見了一面,問他想怎么改編。導演認真地思考了一下,給出了兩個字,“不改”,要尊重原著的人物,不能為改變?nèi)宋锏拿\。這成為了未夕放心把作品交給這個團隊的主要原因。
但文字和影像畢竟是兩碼事,原作者對于整個故事脈絡(luò)而言,始終會有“上帝視角”。在小說的前十多章故事里,未夕用非常生動地筆觸展現(xiàn)了喬家兒女的童年故事,這種生動和細膩都是靠著生活流娓娓道來。但這些內(nèi)容放在劇集中,必然不太合適,“電視劇必須要用事件,要用細節(jié)去填充”。未夕決定不以編年體的方式進行改編,同時她和導演張開宙確認,要打破小說原有的時間線,把很多人物和事件進行融合,“形成更強烈的戲劇沖突和人物關(guān)聯(lián)”。
譬如一丁受傷事件,原本一直到小說末期才發(fā)生,但未夕把它提到了前面來,讓喬家那幾集的命運更加沖突,這樣也調(diào)整了整個劇本的基調(diào)。未夕和團隊并沒想到,這番改編后的劇情,在多重沖突下,會在觀眾中引起那么激烈的爭論。
除此之外,為了突出劇情的戲劇和人物的性格,未夕在改編過程中,把小說中的一些隱喻進行了刪減。在小說里,一成小時候舉報父親賭博之后,自己偷偷跑到了廢棄工廠的水泥管里,最后齊唯民帶著其他弟妹找到他時,只有五弟七七爬進了水泥管。小說里寫,“小七的眼睛在暗暗的水泥管子里那樣的亮,喬一成看不清他的臉,只覺得他在笑。”那是一道走進喬一成心中的光,也暗示了故事最后,能為喬一成換腎的人,還是七七。
相比強劇情的影視表達,這種描寫太過文學性,很難直接傳達給觀眾。于是,“光”變成了對喬家最好的姨夫,借由他的嘴講述出來,“咱每個人心里,都得有太陽,得有希望”。
“人物”
《喬家的兒女》第一次迎來網(wǎng)友鋪天蓋地的吐槽,是因為葉小朗的人設(shè)。 “葉小朗這個人物在改編過程中,融合了小說中的其他女性,把她們的性格都糅合到了這個角色中。”和劇集里不同,小說里喬一成不止和三位女性有過情感糾葛,但如果直接把這些情節(jié)變成影像,這個角色或被覺得是個“海王”。
回到葉小朗身上,未夕坦言,“她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對于網(wǎng)絡(luò)上討論的搶選題事件,并不是她違法亂紀。
“事件是在于原來的選題被斃掉了,她很著急,報紙馬上就要開天窗了,于是她想到了喬一成的這個選題,當時實際也出現(xiàn)了一個很有名的金融風波,她就搶了這個選題,但在撰寫稿件的時候,她署名是喬一成,這種行為等于到了喬一成那,不再是首發(fā)了。”這是整個對話中,未夕最認真且正面向我們回應的爭議,“這份行為肯定是錯誤的”。
葉小朗在未夕的筆下,是一個為了自己目的而不顧一切的女性形象,但她身上又有自己的俠義道義的一面,包括最后臨走前,她和四美做了和解,還偷偷把存款還給了一成,“甚至她沒有拖一成很久,到了美國不久,就當機立斷,‘我謝謝你簽字,我會永遠當你是家人,我的父母兄弟甚至不是我的家人,但你是’。”
在創(chuàng)作這些人物的時候,未夕做了一個嘗試,想在《喬家的兒女》里沒有完全正面的角色,也沒有絕對的反派。觀眾之所以對葉小朗有那么多的情緒,主要還是大家密切關(guān)注著當下影視作品中女性角色的人物覺醒。
劇集完結(jié),其中的女性角色都有非常獨立自信的一面,但未夕坦言,“我沒有刻意去體現(xiàn)女性思想,因為我覺得在真正生活當中,女性對生活有各種的選擇。有獨立的人,也會有很依賴人的女性。”這些形象在未夕筆下都不是單一的,在每個選擇中,慢慢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即便是戲份并不多的一丁母親,雖然初期是尖酸刻薄的性格,但在生病之后,慢慢也有了那種愧疚、悔恨。
甚至是被觀眾詬病“戀愛腦”的喬四美,從劇集一開始,這個人物的邏輯就是存在的,從小顏控,也看了很多言情小說,“她的人生就是不切實際,但她有另一面,就是懂得抓住機會,去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在創(chuàng)作中,未夕盡力從事件中挖掘更多的人物性格,向大家展示出每個角色的多面性,尤其是女性,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對生活、愛情都有不同的態(tài)度,“我希望每個角色是有包容度的。”
“原型”
多面性,造就了人物的立體,更是牽引著觀眾“沉浸式追劇”的關(guān)鍵。“主要是每個人物都有原型的影子。”未夕透露了她塑造人物的秘訣。即便是劇集里,幫馬素芹躲過前夫的菜場大姐,都是未夕在現(xiàn)實菜場中,對周圍人的觀察,“可以說《喬家的兒女》里的每個人物,幾乎都有原型。”
創(chuàng)作有了原型支撐,才能看到他的生活,有缺點,有高光,甚至是不完美,“比如二強和師傅,這個就是一對真實的事情,只是現(xiàn)實中,他們關(guān)系拉扯地更狗血,而且這對師徒戀的結(jié)局并不好,不過我在劇集中,給他們圓滿了一個好的生活狀態(tài)。”
賦予原型美好結(jié)局的人物,并不止這一對,四美亦是如此,“她是我身邊的一個人,結(jié)局非常不好,但我們還是給了她一個光明的結(jié)局。”相比他們,被觀眾比肩蘇大強的“渣爹”喬祖望,則是未夕融合了身邊數(shù)個人物的品行,才有了這么一位被大家恨得牙癢癢的父親形象。
在小說《喬家的兒女》第一版裝幀的封面上,對它的解釋是,“講述市井人家的悲歡離合”。而這些市井的煙火氣最終全都貼合在了劇集里,甚至還帶著時間之外的記憶。
“原生家庭”
未夕最初在構(gòu)思這部作品的時候,本打算寫一個男人的婚姻,“他叫喬一成,有兩三段婚姻,都以失敗告終,是個非常頹廢的角色。但我在寫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他之所以婚姻失敗,大部分時候是跟他的家庭有關(guān)。”原生家庭,成了《喬家的兒女》背后最值得被探討的話題。
未夕并沒有打算并沒有計劃把喬一成寫成“長兄如父”的形象,反而他身上帶著一種逃離。原生家庭令他自卑,他和文居岸的短暫初戀,是兩個身處原生家庭之痛的孩子的情感共振。甚至和葉小朗的閃婚,“一部分是為了愛,一部分是想要趕快擺脫這個家,有一份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
即便沒有刻意塑造喬一成,但在這個角色后期,也慢慢顯現(xiàn)出了粗暴、專制的父親形象,“父親在他身上是缺失的,他一輩子都在渴望父愛,但也在痛恨父親。最后,他把自己活成了一個父親的形象。”一成對于小弟弟七七是存有隔閡的,這些隔閡并不是因為弟弟從小長在二姨家,而是來自兒時街坊鄰居的閑話,直到劇集最后,“他才明白這個家庭才是他真正的歸屬和依賴。”
又或者是三麗,小時候被猥褻之后,第二天父親帶著她出去吃包子,她只有一句臺詞,“給哥哥也帶一籠。”她的一夜成長,甚至在她的未來,大哥才是她唯一的頂梁柱。
在喬家五個小孩身上,他們兒時經(jīng)歷的種種,都能投射到他們長大后的每個行為。不僅如此,在馬素芹兒子身上,同樣能看到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目睹父親的家暴,對母親是心疼和憐惜的,直到最后看到二強的行為,直言愿意改姓。“我們想表達的就是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但我覺得他的底色是溫暖的,結(jié)局也沒有強硬的去扭曲或者洗白某個人物。”
《喬家的兒女》完結(jié)之際,未夕在微博上說到,“三麗很幸福,二強很幸福,四美不復婚,自由快樂,七七真正成長了。一成會幸福。”誠然,他們的故事未完待續(xù),還將在現(xiàn)實生活中,繼續(xù)上演。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