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訊 “人生一輩子,過完了都要走,只有田土不得走。”
守一片田,保一方土,只因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9月6日電影頻道將為您播出的《十八洞村》,以精準扶貧第一站十八洞村的真實故事為原型,講述了退伍軍人楊英俊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帶領楊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打響家鄉(xiāng)脫貧攻堅戰(zhàn)的故事。
《十八洞村》海報
苗寨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在這部影片中展露無遺。
水墨畫一般的煙霧裊裊的青山蒼翠神秘,層層疊疊的梯田連接天邊。
手把青苗插滿田,熠熠生輝的陽光下,低頭便見水中天。
每一幀猶如一幅水墨長卷,讓人心醉,令人神往。
青石板、泥巴墻、木板壁、青瓦房,木質吊腳樓,村頭一口井水的清冽。
身著藏藍色苗寨服飾的苗鄉(xiāng)大娘,有時苗歌悠揚飄轉,有時苗鼓有力鏗鏘,歡聲笑語錯落其間。
絕交酒、砍房梁、踩腳相親、家族議事,苗族古老的風俗帶著獨特風土文化和濃重的生活氣息。
這個地處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的小村莊,處處浸透著古樸苗寨的歷史痕跡。
為了拍攝十八洞村的唯美湘西畫卷,整個劇組全部進駐到十八洞村里,花費四個多月的時間走訪了眾多湘西村寨,讓苗寨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在這部影片中盡數(shù)鋪展。
然而這樣美麗的村落卻曾經(jīng)面臨重重困難。
十八洞村的問題也是全國許多山村共有的問題。
村子里的年輕男女不甘于貧窮,紛紛進城打工,青壯年勞動力嚴重缺失。
留守兒童老人問題,骨肉分離的思念。
越種地越貧窮,城鄉(xiāng)共同發(fā)展舉步維艱。
“我楊英俊幾十年一心一意種田,種成個貧困戶。”
插秧種水稻,一輩子守著莊稼地,此生最愛與土為生,老一輩農(nóng)民在此中充實,也在此中受挫。
影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真實的原型。
王學圻飾演的苗家大哥楊英俊有著倔強、堅韌的個性。
第一次飾演農(nóng)民的他,從沒干過農(nóng)活。為了完成角色塑造,他拜當?shù)剜l(xiāng)民為師,處處留心,揣摩學習他們插秧、挑擔子的姿勢動作。
在他精妙的演繹下,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散發(fā)出濃郁的泥土氣息,將以楊英俊為代表有著對土地眷戀的村民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
“我們依然要種地,但我們不當貧困戶,我們要當種地的‘土豪’”。
美好的生活是人人向往的。而在家鄉(xiāng)就能為自己的美好未來而奮斗,更是每個農(nóng)民無比向往的。
他們有自己的堅守,更愿意靠自己的勤勞來脫貧致富、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
在這部獲得第1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yōu)秀故事片獎的電影《十八洞村》中,苗月導演用詩意般的鏡頭,重現(xiàn)了十八洞村的蛻變。
在扶貧一線的扶貧隊員和立志脫貧的廣大貧困戶的共同努力下,主張發(fā)展農(nóng)業(yè),在礦渣子荒地上填土造田,種植老水稻,一同修路建橋,開發(fā)當?shù)芈糜萎a(chǎn)業(yè),更是乘著互聯(lián)網(wǎng)之勢,向外出售創(chuàng)收。
十八洞村還像從前那樣美麗,卻不再貧窮,導演飽含深情地將濃郁的鄉(xiāng)土味道、淳樸真摯的人情,以及脫貧攻堅巨大成就的真實寫照在影片中得以一一再現(xiàn)。
一個中國普通的小村莊,一個平凡的故事,楊家脫貧致富的故事,正是無數(shù)個相似的映射一代人共同經(jīng)歷的回憶與故事。
從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治貧思路,十八洞村成為精準扶貧第一站,到2017年宣布成功脫貧摘帽,成為全國精準扶貧的典型,十八洞村煥發(fā)的迷人光彩讓人動容。
奮戰(zhàn)在扶貧一線的扶貧隊員和立志脫貧的廣大貧困戶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又極具人情溫暖的精準扶貧的中國畫卷,告訴我們什么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9月6日,電影頻道將為您播出《十八洞村》,將目光投向這方凈土下淳樸的鄉(xiāng)土味道,一起通過電影喜迎二十大,展現(xiàn)新成就!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