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又是一年高考時!據(jù)統(tǒng)計,2023年高考考生人數(shù)達到1291萬,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你還記得當年邁入考場時的感受嗎?是摩拳擦掌,志在必得,還是有點忐忑不安呢?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各大新片新劇也紛紛在第一時間為考生送上祝福:曹盾執(zhí)導、馬伯庸編劇的古裝動作片《敦煌英雄》祝大家:“箭無虛發(fā),金榜題名”。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派出詩仙太白寄語考生:“天生我材必有用”。青春片《念念相忘》則聚齊全班同學一起共赴考場,“青春不落幕,念念不相忘”。
還有劇集《燦爛!燦爛!》中,“青云14班”的同學們也集體為考生加油蓄力,“厚積薄發(fā),夢想高飛!”
隨著首場語文考試結束,各卷高考作文也火熱出爐,毫無意外地再度攻占熱搜榜,當日閱讀量達到6億。
當電影遇上高考作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究竟哪部影視作品提前押中了高考作文題?
【全國甲卷】
“人·技術·時間”
談到技術、電影、時間與人的關系,很容易讓人想起楊德昌電影《一一》中的那句經(jīng)典臺詞:“電影發(fā)明后,人類的生命至少了延長了三倍。”
的確,技術的進步拓展了生命的維度和廣度,但信息數(shù)量的爆炸并不能等同于生命質量的升級。虛假的“充實”與“快節(jié)奏”反而讓人無形中成了時針控制下的奴仆。
講述人與時間關系的電影很多,比如《土撥鼠之日》里,時間就與主人公開起了玩笑——讓他的生命定格在2月2日循環(huán)往復。
在不斷重復的時間中,曾經(jīng)得過且過,虛度年華的男主角開始逐漸發(fā)現(xiàn)平凡生活中的點滴美好,也賦予了人生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很多人都向往“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慢生活”,更敬佩如《人生大事》中的老莫,《山海情》里的白老師,《百鳥朝鳳》中的焦三爺這樣“擇一事、終一生”的匠人精神。
他們才是真正“掌控時間”的大師,無論技術如何發(fā)展,世界如何變遷,遵從本心,活好每一個當下,才能算得上做“時間的主人”。
【全國乙卷】
“一花獨放不是春”
“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在宏觀層面,這句話闡述的是全世界國家間,團結合作,互惠共贏的發(fā)展理念。具體到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同樣是顛簸不破的真理。
《長空之王》里,王一博飾演的雷宇和于適飾演的鄧放,同為天賦與實力兼具的試飛員,因為恃才傲物曾經(jīng)有過嫌隙和矛盾。
但老一輩試飛員張挺的犧牲,讓他們懂得了團隊的意義。在鄧放遇到危險之時,雷宇也堅定地挺身而出,救戰(zhàn)友于危難。
“你是我最好的對手,也是我最好的戰(zhàn)友!”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低估團隊的力量。
【新課標I卷】
“好的故事”
好的故事,可以觸動心靈、改變命運,展現(xiàn)民族形象...這何嘗不是每一個電影創(chuàng)作者追求的目標。過去一年中涌現(xiàn)的國產(chǎn)電影佳作,無不印證了這一點,也成為“講好中國故事”最好的注腳。
《萬里歸途》用一段驚心動魄的海外撤離行動,書寫了外交官的勇氣與擔當,也向世界展現(xiàn)出強大的國家實力。“無論什么時刻、無論身處何方,你的身邊有我們,你的背后是祖國!”
《滿江紅》用喜劇與懸疑的外殼包裹愛國主義內核,一句“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喚醒了多少人深埋心中的愛國情懷?
《流浪地球2》則是中國電影重工業(yè)發(fā)展的集大成之作。影片中具有中國特色的飽和式救援,也彰顯出大國擔當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格局。
【新課標II卷】
“安靜一下不被打擾”
在這個“全員內卷”的快節(jié)奏社會,無論學生還是工作黨,想要為身心覓得一處“安靜”的避風港都絕非易事。
《去有風的地方》中的許紅豆就是很多都市打工人的縮影,從學校到職場,一路按部就班,勤勤懇懇,但在日復一日的奔忙中卻逐漸遺失了真正的自我。
面對生活和事業(yè)的雙重打擊,許紅豆選擇用一場出走給心靈放一場長假。在大理的“世外桃源”,在慢節(jié)奏的生活和淳樸的鄉(xiāng)民身上,她也重新找回了再度出發(fā)的勇氣。
就像那句臺詞所說:“人和時間賽跑,永遠都是輸家。”社會的競爭固然激烈,但也請別忘了自己當初為何要出發(fā)。這樸素的真理,對我們,對家長,對學生都同樣適用。
【北京卷】
“亮相”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無論銀幕、熒屏還是舞臺,把最光鮮的一面“亮相”給觀眾,都是演員的畢生所求。從龍?zhí)椎街鹘堑男了崤c不易,在周星馳代表作《喜劇之王》中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不管你看不看得起我,我始終是個演員”,無論處境如何,始終保持著對演戲最樸素的熱愛,這就是演員最好的自我修養(yǎng)。
爾冬升執(zhí)導的《我是路人甲》同樣詮釋著相似的主題——“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就像梁朝偉在電影觀后感中感嘆的那樣:戲里的每一個路人甲,都好像看到30年前的自己...不管我的角色是什么,戲份有多少,哪怕只給我一秒鐘的鏡頭,我也要想辦法讓你在這一秒鐘內記住我。也許,這就是演員對于“亮相”的執(zhí)著與執(zhí)念。
【上海卷】
“探索陌生世界”
“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僅僅是因為好奇心嗎?”有關這個問題,電影中的科學家與航天工作者們,早已給出了答案。
《我和我的父輩》中,章子怡和黃軒飾演了一對為了航天事業(yè)扎根荒野大漠的夫妻,也是無數(shù)中國航天人的縮影。
面對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和隨時可能到來的生命危險,他們幾十年如一日毫無怨言,只為在星辰大海間留下中國人的足印。
那段臺詞也許最能表述航天人敢為人先,探索未知的決心和勇氣。
“生命是,用來燃燒的東西。死亡是,驗證生命的東西。宇宙是,讓死亡渺小的東西。渺小的塵埃,是宇宙的開始。平凡的渺小,是偉大的開始。”
【天津卷】
有人說《覺醒年代》中藏著所有高考作文的滿分答案。天津卷的題目,再度印證了此言不虛。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這是一個世紀前,青年周恩來在求學時用來自勉的格言,也正是《覺醒年代》《1921》《建黨偉業(yè)》等影視作品描繪的崢嶸歲月。
在內憂外患、水深火熱的舊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懷著“救國救民”的熱望,聚集在一起,相信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他們是《建黨偉業(yè)》里并肩走上街頭的莘莘學子,高喊著“今中國變法流血之犧牲自吾輩始”,拳拳愛國之心令人心懷激蕩。
他們也是《覺醒年代》中慷慨赴死的陳延年、陳喬年兩兄弟,面對劊子手的威逼,大聲喊出:“革命者只有站著死,絕不下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與挑戰(zhàn),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和擔當。
“與有肝膽人共事,于無字句出讀書”這是先輩書寫的座右銘,也是指引我們前行的指路標。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