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千里江山一畫,天地眾人共繪。電影《只此青綠》上映后,豆瓣開分8分,為國慶檔影片最高分,連續(xù)三天票房逆跌,收獲觀眾的積極反響。
影片改編自同名舞蹈詩劇,創(chuàng)作源于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百年僅展出四次的宋代名畫《千里江山圖》,帶領觀者跨越千年,在大銀幕上觀看一件文物從孕育到誕生的全過程。
從舞臺到銀幕,電影《只此青綠》如何將壓力變成動力,盡顯東方美學、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壹 影舞交匯 詮釋千年山水之魂
作為中國傳世十大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是一幅近12米長的宋代青綠山水長卷,這幅畫是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自2021年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演出后,便收獲好評如潮,但是從舞臺到大銀幕的跨越,帶給主創(chuàng)們更多壓力。
演員孟慶旸說,“電影對我們來說是有期許,有挑戰(zhàn),也有未知。因為舞者對于鏡頭是相對于陌生的。”
演員張翰說,“我們很擅長在劇場演出,但在銀幕前的表演,我們可以說是一無所知。那段時間我們也是瘋狂的看那些作品,學習人家是怎么去影視化。既興奮又激動,壓力是伴隨的,但壓力后來更多被我們轉化成動力了。”
電影《只此青綠》以光影藝術的魅力讓千里江山在大銀幕上“活”了起來,在還原舞蹈詩劇的基礎上,進行光影藝術的升級,讓舞臺藝術能夠在大銀幕上煥發(fā)新顏。
貳 全片無對白 演員用肢體來“說話”
電影的主創(chuàng)和演員都是舞蹈詩劇的原班人馬。導演周莉亞和韓真表示,“電影是突破時空的藝術,我們力求用光影定格住這些年輕的演員們最美好、最赤誠、最熱烈的情感,以及他們展現出的最華彩的瞬間。”
電影的表現手法與舞臺有很大不同,這也對演員的表演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張翰認為,“很多舞蹈動作,我們在劇場演出的時候都是把最好看的一個方向、那一面展現給觀眾。但鏡頭每個角度可能都會拍得到,所以我們要保證動作都是最精美的,對于人物的表現都是最為準確的。這也是我們當時跟鏡頭磨合了很久的一個點。”
孟慶旸說,“它沒有辦法像舞臺有延續(xù),有從頭到尾、有始有終的情感貫連。電影期間拍攝的每一幀可能是從中間斷開的,這時候需要你隨時做好切換情緒的準備。”
為了能讓觀眾身臨其境地走進《千里江山圖》,影片大量使用主觀視角鏡頭,在寫實和寫意中追求平衡。對于影片到底需不需要使用臺詞對白這一點,又讓主創(chuàng)們展開了新一輪探討。
后來主創(chuàng)們決定不使用臺詞對白,導演周莉亞對此解釋,“肢體就是語言,就是臺詞,可以講述故事的。肢體已經那么準確、清晰,能夠傳達給觀眾了,我們也有文字旁白,再說話,兩種語言就會相撞。”
叁 盡顯東方美學 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人生如畫,畫藏人生”,電影《只此青綠》的每一幅畫面都蘊含著東方美學,展示多項中國傳統(tǒng)非遺技藝,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是主創(chuàng)們共同的心聲。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仇慶年表示,“這是我們中國的文化,增加我們中國人的自信,只要我堅持,就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無名無款,只此一卷,青綠千載,山河無垠。”跨越千年,在大銀幕上觀看一件文物從孕育到誕生的全過程,感悟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與傳承精神。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