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英國的靈魂在鄉(xiāng)村,鄉(xiāng)村莊園則道出了其中的魅力。《霍華德莊園》是其一。
斬獲九項奧斯卡提名,獲得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藝術指導獎的電影《霍華德莊園》,充滿了英式的優(yōu)雅與冷靜,每一幀畫面都美如畫卷,迷離夢幻卻又殘忍無情。
“英國味”無疑是《霍華德莊園》耀眼的存在。這一特點,得益于導演詹姆斯·伊沃里對英國文學經(jīng)典改編的由衷熱愛與深刻理解。
而這,得追溯到導演與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小說結(jié)下的不解之緣。
早在1986年,他便攜手制片人伊斯梅爾·莫昌特和編劇魯絲·賈布瓦拉共同將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的同名小說《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成功改編為一部備受贊譽的銀幕喜劇杰作。
獲獎無數(shù)的《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不僅在當時風靡一時,其獨特的敘事手法、深刻的主題探討和精美的制作水平,更是推動了英國“文學電影”的拍攝熱潮。
隨后,“三劍客”組合再次攜手,將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的小說《莫里斯的情人》,搬上大銀幕。
三十多年的合作讓詹姆斯·伊沃里、伊斯梅爾·莫昌特和魯絲·賈布瓦拉深知如何忠實地還原那個時代的樣子。
1992年上映的電影《霍華德莊園》成為他們對愛德華·摩根·福斯特作品詮釋的巔峰之作。
倫敦的都會風光、莊嚴而典雅的莊園建筑、復古華麗的禮服……
在《霍華德莊園》里,每一幀畫面,都帶著優(yōu)雅與安詳。
在這樣如夢如幻的畫面下,每個人卻各懷心事。
電影《霍華德莊園》講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英國上層社會中的三戶人家——威爾科克斯一家、施萊格爾姐妹以及巴斯特先生,因一座名為“霍華德莊園”的房產(chǎn)而產(chǎn)生的復雜糾葛與情感碰撞,編織了一幅展現(xiàn)20世紀初英國社會風貌、階級關系與個體命運變遷的宏大畫卷。
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的亨利·威爾考克斯代表的威爾考克斯家族,正是物欲文明下追名逐利的典型。
他默許了子女撕毀妻子的遺言,將莊園私吞作為私有財產(chǎn),卻又假惺惺地通過求婚瑪格麗特降低內(nèi)心的負罪感。
他為了巴斯特的死而哭泣流淚,卻并非出于對死者的體恤與同情,而是對兒子即將承擔罪責的恐懼。
作為沒落貴族施萊格爾家族的一員,瑪格麗特與海倫姐妹倆無疑早已卷入其中的漩渦。
從小接受文化與藝術浸染的她們,有著更高的精神追求。
妹妹海倫(海倫娜·伯翰·卡特 飾)叛逆感性,她渴望破除傳統(tǒng)束縛,追求自由與獨立。
與海倫不同,艾瑪·湯普森飾演的瑪格麗特嫻靜如玉、溫潤如水。
作為名門閨秀、飽讀詩書的瑪格麗特,內(nèi)心從沒有放棄精神層面的追求,但比之妹妹的叛逆感性與憤世嫉俗,瑪格麗特明白精神世界的追求需要實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的安穩(wěn)。
瑪格麗特深知精神世界的滿足,需要依托于威爾考克斯家族的物質(zhì)財富來實現(xiàn),而威爾考克斯家族也需要瑪格麗特的文化素質(zhì)與藝術涵養(yǎng)來裝飾家庭教養(yǎng)。
階層間的各大家族通過婚姻互相聯(lián)合、依附,既榮譽與共,又各懷心事,彼此交織在一起的復雜矛盾關系,正映射著20世紀初整個英國變遷中的時代畫卷。
在電影《霍華德莊園》里,有上流社會階層的威爾考克斯一家精致的空洞,對物質(zhì)的欲壑難填;有作為新興中產(chǎn)階級代表的施萊格爾家族,自給自足的舒適與散漫;也有生活拮據(jù)的青年巴斯特——他的自尊與掙扎。
三個代表不同階層的家庭,猶如三面鏡子,共同映射出20世紀初期英國的階層鴻溝、現(xiàn)實矛盾下產(chǎn)生的糾葛與悲歡,讓我們在觀影過程中深刻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與人性掙扎。
《霍華德莊園》在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里,讓我們思考與感受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情感糾葛與社會變遷。
12月16日22:20,電影頻道藝術影院將為您播出電影《霍華德莊園》,一起穿越過去,一探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貴族故事。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