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近日,王家衛(wèi)執(zhí)導的經典電影《花樣年華》特別版重返大銀幕,引發(fā)了廣泛關注。
這部于25年前上映便被奉為經典的影片,此次特別版新增“彩蛋”,噱頭十足,卻在映后陷入“失望”爭議。
在這一背景下,本期節(jié)目邀請到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王昕,一同解鎖王家衛(wèi)在那段“花樣的年華”里留下的“空間密碼”,探尋影片背后的深層意義。
此次《花樣年華》特別版與以往版本相比,在畫面色彩上進行了調整,整體色調更偏向暗色方向。這種色彩調整為影片營造出了更為濃郁的氛圍,增強了情感表達的深度。
同時,特別版新增了五分鐘的影像,這成為觀眾討論的焦點。這五分鐘的內容將2000年版本的《花樣年華》與六十年代的版本進行對照,旨在引導觀眾對影片意義進行重溫與再理解。
然而,對于這新增的五分鐘,觀眾看法不一。許多觀眾認為,特別版最后的短片是“唯一不太能夠進入的部分”,甚至覺得“彩蛋太過于顛覆”,認為此舉“大可不必”。
從專業(yè)角度來看,王昕老師分析,這五分鐘的劇情設定在便利店空間,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王家衛(wèi)的其他作品《重慶森林》和《藍莓之夜》。
在2000年的《花樣年華》中,便利店在九十年代或千禧年的香港這樣的大都市,已成為重要的社交空間,人們將廚房乃至客廳“外包”給便利店,這里也成為人們在陌生人面前打開心扉的場所。
在這五分鐘的短片里,張曼玉飾演的角色在情感選擇上看似更加果決,但情感和愛情的抵達依然困難,其核心是想表達不同年代的人們對情感有著共同的追求,只是追求的速率有所不同。所以這次的彩蛋其實是對于不同的感情有所反思。
《花樣年華》中不同的空間場景是影片的一大魅力所在。王昕老師將影片中的空間提煉為為閣樓、巷弄、酒店等主要場景,是王家衛(wèi)從四十年代上海電影借鑒而來的。
影片中兩位主角作為大城市里的“白領”,租住在從上海遷居到香港的房東家中,這種設計類似于四十年代《萬家燈火》《烏鴉與麻雀》以及《七十二家房客》中的模式,在敘事上構成了重要限定。
例如,蘇麗珍被困在周慕云的房間這一情節(jié),張曼玉飾演的角色處于傳統(tǒng)與現代的張力之間,王家衛(wèi)將這種傳統(tǒng)的審視空間轉化為情感性表達。孫太有意敲打蘇麗珍,使其受到牽制,凸顯出傳統(tǒng)觀念對人物情感的影響。
街景在影片中也有著獨特的意義。主角們喜歡逛小攤、吃夜宵,從廚房解放出來的他們在街景中形成新的社交關系。
影片中那條兩人并排走過只能擦肩的小巷,更是巧妙地安排了人物情感和心理變化的動機。狹窄的小巷、頻繁的擦肩,暗示著兩人之間若有若無、欲說還休的情感,將那種微妙的情愫通過空間場景展現得淋漓盡致。
王家衛(wèi)在影片中對空間的描繪獨具特色。他對空間賦予了深情,在處理空間時展示出超越空間本身的精致感,為影片中的時光進行“賦魅”。
比如影片中的香港酒店,運用縱深鏡頭展現紅色帷幔飄動的場景,營造出一種脫離具體生活環(huán)境的真空感,仿佛整個酒店只有男女主角二人,這種獨特的空間營造放大了情感瞬間。
在茶餐廳的場景中,刀叉和杯子碰撞桌面的聲音,富有金屬或玻璃的質感,十分悅耳,吃飯過程中的對話在精密的敘事和空間設計中,讓觀眾感受到情感的迷人與驚心動魄。
在當下電影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中,不禁會有疑問:還會有人像王家衛(wèi)一樣對空間賦予那樣的深情嗎?王昕老師說道,描繪空間是電影創(chuàng)作者的基本技法。但王昕老師提出王家衛(wèi)通過獨特的空間設計,讓觀眾沉浸在影片的情感氛圍中,這種對空間的獨特處理方式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花樣年華》歷經多年仍能吸引觀眾的重要原因。
《花樣年華》特別版的重映,不僅讓老觀眾重溫經典,也為新觀眾提供了在大尺寸銀幕上感受這部經典之作魅力的機會。它讓我們重新審視王家衛(wèi)電影的藝術價值,以及電影中空間與時代、情感的緊密聯(lián)系。
無論此次特別版的新增內容是否符合觀眾預期,《花樣年華》本身的藝術成就都不容小覷,它在電影史上留下的獨特印記,將持續(xù)影響著電影創(chuàng)作與觀眾的審美。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電影創(chuàng)作者,像王家衛(wèi)一樣,通過對空間的精妙描繪,記錄時代、傳遞情感,為觀眾帶來更多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