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2015年上映的《沒有人喜歡黑夜》由西班牙導演伊莎貝爾·科賽特執(zhí)導,朱麗葉·比諾什與菊地凜子主演,改編自1908年北極探險家羅伯特·皮爾里的真實事件。影片聚焦其妻子約瑟芬的極地冒險。
約瑟芬(朱麗葉·比諾什 飾)為追尋失蹤的探險家丈夫,執(zhí)意深入北極極夜區(qū)。缺乏經(jīng)驗的她,在雪崩、饑餓與極寒中失去同伴,最終與因紐特女子阿拉卡(菊地凜子 飾)相遇。兩人在丈夫遺留的小屋中熬過漫長極夜,卻意外發(fā)現(xiàn)阿拉卡懷有丈夫的孩子。文明與野蠻、占有與犧牲的沖突,在冰封世界中逐漸發(fā)酵。
冷峻的寫實鏡頭與極簡配樂交織,展現(xiàn)北極的壯美與殘酷。影片以約瑟芬的高傲開篇,以她的精神覺醒收尾,被譽為“一部用冰雪雕刻的女性史詩”。
《沒有人喜歡黑夜》最顛覆之處,在于對女性角色的復雜刻畫。
朱麗葉·比諾什飾演的約瑟芬,起初是典型的“文明象征”——她盛裝赴極地、用唱片機播放歌劇、堅持西式餐桌禮儀。然而,極夜的孤獨與阿拉卡的原始智慧,迫使她褪去文明外殼。影片通過她獵殺北極熊的冷血、面對同伴死亡的漠然,揭示殖民者“征服自然”的虛妄。
菊地凜子飾演的因紐特少女,以裸露刺青、用“太陽睡覺”描述極夜,象征未被規(guī)訓的自然力量。她懷有約瑟芬丈夫的孩子,卻以母性本能庇護情敵,最終被遺棄冰原的結局,暗喻殖民者對原住民的剝削與遺忘。
導演科賽特聚焦女性視角的敘事,卻因符號化的表達遭詬病。影評人批評其“一邊反對西方中心主義,一邊復刻文明優(yōu)越論”,但朱麗葉·比諾什的演技仍被贊“用眼神冰裂出一整個時代的傲慢與脆弱”。
《沒有人喜歡黑夜》或許未能完美平衡導演的野心與表達,但它以冰原為鏡,照見文明與野蠻的永恒角力。正如約瑟芬最終凝視極光時的獨白:“我們以為自己在征服自然,實則是自然允許我們茍活。”
【歡迎收看本期節(jié)目】
CCTV-6電影頻道
《沒有人喜歡黑夜》(2015)
5月10日
22:23 周六版
22:32《沒有人喜歡黑夜》
5月11日
16:15 周日版
16:34 《沒有人喜歡黑夜》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