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也是很坎坷,一是很難買到,二是終于買到了,后面卡的不成樣子,三是拿回去換一盤好的,沒有貨了,四是等不及回家用BT下了看,結果只下了半部….終于等到貨有了,后面還是一直在卡碟,只不過是卡的頻率不大了,時間相隔也長….
終于電影看完了,一路坎坷啊.終于知道不主流的東西,真的是走的很艱難,連買盤好碟都不容易.
以至于這樣的坎坷觀影,造成了我對片中臺詞(尤其是前半部分),熟記程度達到80%,很多場景都歷歷在目,可以說,這是第一次,看一部電影到這種地步.
朋友說我很變態(tài),喜歡看惡心腐爛血腥的畫面,以及在絕望環(huán)境下人類殘酷的本性.而這部片子顯然是很符合我的口味的,但是這絕對不是我喜歡這部片子的唯一理由.更多的理由,是整個電影,不論是在情節(jié)上,還是在氣氛的營造上,以及故事遍排上都很不錯,總之不是一部簡單的,美女遭遇怪物,然后被虐殺的電影.
套用最近在看的一個小說中的話:人們具有觀看衰老墮落、痛苦扭曲和斷肢殘軀場面的欲望,進盡管觀看這種場面的時候,心中不無恐懼和厭惡。
然后,我們就會想,如果是我,該怎么辦?
當然,這是電影首先必須要讓觀眾思考的問題,所有的恐怖血腥電影,都首先要做到這一點,最起碼的要求。
其次就是,如何不通過靈異鬼魂來嚇觀眾,而是通過赤裸的血腥肢解場面來增加對未知的恐懼,又沒有太多另人想嘔的畫面。當然,一般這類型的電影都有很都令人作嘔的畫面,但是如果氣氛情節(jié)控制的好的話,恐懼感會超過想嘔吐的沖動。
最后,就是關于結局,我們不希望在看到毫無懸念的結尾,或是倉促的結尾,或是如何殺死一個主人公式的結尾。觀眾要看到的結尾,是應該具有一定懸念的結尾,也就是說,觀眾看完了電影,還不能把自己從電影中拉出來的結尾。也就是開放式的結局,最好不要有續(xù)集。
以上3點,《黑暗侵襲》都做的很好。
《黑暗侵襲》是典型的英式恐怖片,不像美式變態(tài)中還要開玩笑來自嘲一把(可比較《客?!罚?,或是所謂的暴力美學的復雜花哨的場面(可比較《殺死比爾》,或是惡心到底卻毫無情節(jié)(可比較《驅魔人前傳》)。。。。。
我們可以看到英式恐怖片典型的哥特情節(jié)和黑色幽默,以及早期黑白電影中的完全靠黑白光影和空間輪廓來塑造的畫面的質感。
類似于《12猴子》、《28天之后》,都有一種濃重的黑色末世感。
簡單直接毫不做作,是我喜歡英式恐怖電影的原因。
至于電影中關于人性的主題,怪物的猙獰面孔都比不上人性在絕望時本能的反映帶給觀眾的恐懼,在《電鋸驚魂1》中也是做的相當不錯的。我們看到,薩拉最后撕咬怪物時的瘋狂,以及為了逃生,人類開始展現(xiàn)最原始的嗜血本能。
影片中大量的血漿,都處在一種昏暗的影調下,所有的野獸般的發(fā)指行為都以快速的剪輯效果來展現(xiàn)。巖洞中幽閉的空間,從視覺上也帶給觀眾恐懼感。
總之我太喜歡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