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獻計歷險記》場景圖
編劇王佳偉:
開機后就沒你什么事了
編劇維權其實早就不是新聞了,因為經(jīng)常被忽視,但大部分都是電視劇編劇在叫苦,
海巖等大牌編劇也經(jīng)常談到編劇在影視圈內(nèi)的地位越來越低了。王佳偉也向記者透露了電影編劇的一些難處,他說編劇這個行業(yè)普遍弱勢,一般開機后就沒編劇什么事了,而且付款的時候經(jīng)常要看甲方“臉色”。
王佳偉介紹,一部電影劇本,大概會有3萬字左右,快的話四五個月,慢的話兩年。按進度付款的話,完成大綱、修改、再稿,終稿后會分期付款。如果一部劇本的合同是10萬元或者20萬元的話,到了定稿之后還不一定能拿到甲方的全額款,因為合同中經(jīng)常有模糊條款,比如:“視情況而定”,寫文章這活兒打9分也是打分,打5分也是打分。甲方認可的話,給你打高分,保證合同的約定,甚至多給點;甲方不認可的話就給你打低分,少給點錢,而且少給錢是很經(jīng)常的事兒;還時常有拖欠的情況。
電影編劇是很看甲方臉色的活計。他這次怒而申訴是因為署名權都被侵犯了,署名權是他們這個行業(yè)的底線。
除了看臉色收錢之外,劇本被修改也是常事,而且他們基本沒辦法去維護劇本的完整性,導演、制作人、出品方、大牌明星,誰都可以對你的作品指指點點做出修改。而且這些是編劇無法阻止的,因為國內(nèi)的編劇一般在電影開機的時候,就沒什么事兒了。當然也不排除修改之后作品更加出彩的,只是在這些修改過程中,很少讓編劇來參與。當然,尊重編劇的一些劇組還會請編劇一起出席影片的宣傳活動。
當然這些原因除了編劇行業(yè)門檻低導致競爭激烈外,還有就是行業(yè)立法太模糊了,實物產(chǎn)品他們有生產(chǎn)標準,文字工作卻沒有,像高考的作文評分都會有很多尺度不好拿捏,王佳偉呼吁通過立法來完善對編劇行業(yè)的保護與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