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片回潮原因1
“暮色”領(lǐng)銜YA片崛起 青春片看多挺鬧心
在“哈利·波特”系列影片即將完結(jié)之時,眾多好萊塢片方已經(jīng)開始操心,哪些影片會接過哈利的魔法棒,繼續(xù)指揮兒童片市場。令人頗感意外的是,一部
《暮光之城》成功搶下先機,不僅賺下數(shù)億美元票房,讓全美國17歲以下影迷流干紅淚;同時也宣告了“YA小說”(青春小說)成為好萊塢主攻的方向,玩慣了爆炸的好萊塢大亨們不敢相信動動嘴皮子談情說愛的小成本影片,能夠成為一座大金礦。而頂峰娛樂這個小公司也因為“暮色”的大賣而成功晉級。
在此方針指導(dǎo)下,《暮光之城》尚未完結(jié)之時,獅門公司便推出了改編自暢銷小說的
《饑餓游戲》,成功將“暮色”迷們接到了自家門前。在這些影片的指引下,
《宿主》、《溫暖的尸體》等等青春片如雨后春筍般搶占了銀幕。
縱觀此類青春片成功的秘訣,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原著小說的成功。而你很難想象一個成年人會對史蒂芬妮·梅爾的小說原著產(chǎn)生太多感想,尤其是成年男性。一個女生,究竟是該愛好身材的狼人、還是貴族式的吸血鬼,這種對于青春期女生來說刻骨銘心的話題對于成年人來說卻有點“腦殘”。而當(dāng)成年人真正在銀幕上看到這樣的影片時,估計也會把這種只有青澀戀情,沒有動作畫面的影片當(dāng)成電視電影——連特效都很鮮見。
對于習(xí)慣了好萊塢爆米花大片的影迷來說,《暮光之城》這樣的影片實難稱得上“大片”的頭銜。不管自己的子女怎么夸獎這部影片,做父母的美國影迷在面對青春片入侵的時候可能都會想:我上次看有死人、有打槍和血漿的大片時啥時候來著?
下一頁:特工片回潮原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