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單元的法國片和美國片
當我們在討論一個電影節(jié)的競賽單元的影片的時候,我們實際上討論的是某個國家的電影修為。因為像是戛納這種檔次的電影節(jié),其選片的一貫特色便是獨立和先鋒。能不能賺錢,是最不重要的一個問題。去年的獲獎片
《愛》,在法國只有80萬觀眾,這個數(shù)字連一部好萊塢電影的零頭都不到,但是在行業(yè)內(nèi)人士看來,這已經(jīng)是“莫大的成功”了。
在今年戛納的主競賽單元里,法國影片和美國影片可謂是兩只獨大。其中,法國電影(包括合拍片)占掉了8個席位;美國電影也有6部。其余的,日本電影兩部,意大利、荷蘭、墨西哥和中國電影各一部。
這八部法國電影,各有特色,久違的歐榮帶來的是具有意識流風格的《花容月貌》,
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帶來的是依舊暴虐和邪典的
《唯神能恕》。值得人們期待的
阿布戴·柯西胥帶來的是《阿黛爾的人生》。而出生在意大利,定居在法國的女導演、女演員
瓦萊麗亞·布諾妮-泰特琪則拍攝了一部講述家庭故事的
《意大利城堡》。而老導演波蘭斯基也帶來了類似于
《殺戮》的
《穿裘皮的維納斯》,該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戲劇和生活互相交織的故事,全片只有兩個演員,很有伯格曼的《排演之后》的味道。這些法國片中,最值得我們關(guān)注和重視的,是伊朗導演
阿斯哈·法哈蒂在法國拍攝的
《過往》。影片聚焦在了一個伊朗男人和一個法國女人的即將分崩離析的婚姻之上,非常具有現(xiàn)實意味。如果聯(lián)系導演之前的作品來看,這部電影幾乎能稱得上是
《一次別離》的“姐妹篇”。因為在
《一次別離》的結(jié)尾,妻子就帶著女兒移民西方。而
《過往》的開篇,就是一個男人從德黑蘭來到巴黎,和自己的法國妻子辦理離婚手續(xù)的故事。
美國電影在這個片單里也非常引人注意。除掉了好萊塢的那種爆炸和超級英雄之后,美國電影的多姿多彩在戛納得到了體現(xiàn)。這其中,除了有科恩兄弟的
《醉鄉(xiāng)民謠》,還有講述窮苦人民生活和過往的
《內(nèi)布拉斯加》。處女作就在戛納拿到金棕櫚的
史蒂文·索德伯格這次帶來了他的“封鏡之作”
《燭臺背后》。雖然索德伯格的“封鏡”已經(jīng)說了好多年,不過這次他可能是動真格的。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同性戀鋼琴家的故事。而著名的獨立導演,
吉姆·賈木許這次也和
湯姆·希德勒斯頓、
蒂爾達·斯文頓以及
米婭·華??莆炙箍?/a>這么一群演技派演員合作,帶來了一部講述音樂人愛情的影片,片中的主角對當下社會的道德標準以及人民的行為準則頗為不滿,而影片也就因此沾染上了反思的色彩。
中國電影的獨苗,來自幾乎是為電影節(jié)而生的賈樟柯,他的這部新片叫做
《天注定》,講述了四個省份里的四個獨立的人,在社會的壓迫下,拿起武器保衛(wèi)自己尊嚴的故事。影片的風格和
賈樟柯以往的電影截然不同:俠義、江湖再現(xiàn);
張徹、
胡金銓的風格重新回到了銀幕之上。讓我們祝賈樟柯好運——畢竟華語電影在戛納的戰(zhàn)績太過于寒酸了。兩部日本電影分別來自
是枝裕和以及
三池崇史。這兩部電影風格迥異,是枝裕和的
《如父如子》是家庭劇,而
三池崇史的《稻草盾》則是警匪片。
下一頁:懷舊和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