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利弗·斯通對話杜琪峰
電影網(wǎng)訊 6月17日,上海電影節(jié)電影論壇電影大師班開壇授課,著名導演
奧利弗·斯通與
杜琪峰就“電影的現(xiàn)實影響”這一議題進行了對話。針對電影中的暴力元素對現(xiàn)實社會的影響,兩位導演的意見針鋒相對,奧利弗
·斯通認為運用暴力是為了更真實,杜琪峰則表示,創(chuàng)作者需要考慮觀眾的感受,暴力過多反而容易分散觀眾對電影主旨的注意力。
奧利弗·斯通對話杜琪峰
金錢的意義何在?——《華爾街》與《奪命金》的物化手段
奧利弗
·斯通曾執(zhí)導過描寫金融戰(zhàn)爭的系列電影
《華爾街》,杜琪峰也在
《奪命金》中聚焦過金融風暴給香港人帶來的影響。對于“錢”這個東西在電影中起到的價值,兩位導演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奪命金》中,杜琪峰圍繞著一場股災和一袋現(xiàn)金展開講述,大時代背景下人與金錢的矛盾凸顯出來。杜琪峰說,“我關注的其實是金融海嘯背后的香港環(huán)境,我想表達的其實是,任何制度都沒什么區(qū)別,人的本性就是這樣。其實道理大家都懂,為什么要那么多錢呢?錢本身沒有意義,很多人上了天堂,但是錢還在銀行。每個人成長經(jīng)歷不同,對錢的態(tài)度也不同,這是一個安全感的問題吧。”
奧利弗
·斯通也表示,電影作者有主觀角度是正常的,其中當然包括拍電影時的教化意圖,但這個意圖要視觀眾群體而定,他更希望給觀眾留一些空白:“從道義的角度上,電影中有些灰色地帶是件好事,電影里不能都是大好人,而很多觀眾也喜歡看小人物翻身的過程,《華爾街》里的金錢,主要起到催化主角命運轉折的作用。”
下一頁:電影題材誰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