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孩》、《青春期》等都收益頗豐
原標題:網絡“快餐電影”的生存之道
如今有這樣一類影片,它們從不和商業(yè)大片爭搶大銀幕,只在互聯(lián)網上進行放映。盡管制作成本普遍只有100萬-200萬元左右,但憑借著不斷攀升的點擊量,這類被業(yè)內稱為“快餐電影”的影片,卻能屢屢收獲超過成本10倍的收益。從
《老男孩》、
《青春期》到
《上位》,隨著多部破億次點擊量影片的出現(xiàn),“快餐電影”的市場及受眾群也正在逐漸形成。
千萬收入凈利潤可達1/3
2010年,制作成本約為70萬元的《老男孩》在網絡上首映,上線半個月,點擊量便超過了4600萬次。而今年上線的《上位》,首日點擊率便高達7000萬次,三天累積點擊量則突破1.2億次。對此,該片出品方北京光影華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
管曉杰向記者表示:“這類影片的拍攝成本往往較低,也就在100萬元左右,但是最終產生的收益卻可以達到千萬元級別。除去制作成本及其他相關費用,凈利潤可以達到300萬元左右。”
由于“快餐電影”中一來不會邀請大明星,二來在取景方面也更多地傾向于生活化的簡單場景,因此就壓縮了很大一部分的成本。“而在成本較低且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凈利潤也會相應地有所增加。”和其他影視公司不同的是,光影華視所出品的影視作品,恰恰就是盯準了“快餐電影”這一市場。管曉杰向記者坦言:“憑借著我們近兩年來所出品的幾部影片,如今公司的市值也已經翻了20番。”
“快餐電影”制作會有如此之大的市場盈利空間,在管曉杰看來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隨著互聯(lián)網用戶的不斷增多,使得專門針對互聯(lián)網進行投放的“快餐電影”有了一個十分龐大的受眾基礎。另一方面,此類電影與院線電影的區(qū)別就在于覆蓋面更廣。“據(jù)我了解發(fā)現(xiàn),目前很多城鄉(xiāng)接合部,以及縣級城市是沒有電影院的,他們要想看電影怎么辦?只能通過互聯(lián)網。”管曉杰表示,對于這些地區(qū)的觀眾來說,比起所謂的大片,內容接地氣的影片會更容易被他們所接受,而“快餐電影”往往在內容上能很好地貼合他們的需求。
“做電影和開餐廳是一樣的。商業(yè)大片就好比是法餐,食材成本貴、制作周期長;‘快餐電影’就是肯德基,便宜,銷量還高,你說是法餐賺錢,還是肯德基賺錢呢?做肯德基要比做法餐賺錢。一年下來能賺錢的商業(yè)大片也就20部左右,但是‘快餐電影’就沒有幾部賠錢的。單片的凈利潤是300多萬元,我預計隨著用戶的不斷增多,‘快餐電影’的凈利潤在明年甚至會達到1000萬元。”管曉杰如是說。
下一頁:四大收益途徑保證影片穩(wěn)賺不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