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中文海報
電影網訊 俄羅斯3D巨制
《斯大林格勒》于本月31日登陸國內院線,20%以上的排片除了證明市場無大片外,也暗示了人們對俄羅斯影片的好奇:太長時間沒看這國家的片了。如導演設計的一樣,逼真的3D效果和實景拍攝讓觀眾重新置身于二戰(zhàn)經典戰(zhàn)役的壕溝之中,但信念的缺失和盲目模仿好萊塢影片的“人性”元素,卻讓整個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失去了應有的雄渾和悲涼,本該喚醒的傷痛歷史被解構成了一場充滿視覺特效的戰(zhàn)爭秀。
影片《斯大林格勒》講述了在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中,一伙俄軍小分隊為保護一個平民少女,與妄圖渡過伏爾加河的德軍部隊展開殊死搏斗的故事。開始的過場鏡頭后,一幅俄軍硝煙中渡河的畫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全副武裝的士兵在浮橋上進軍猶如踏水前行,畫面充滿奇跡感。同樣是這群神兵天將,在渡口面對德軍的機槍上演了我國觀眾特別熟悉的“堵搶眼頂炸藥包”的鏡頭。雖然知道導演是在硬性煽情,觀眾的眼眶仍不免泛紅,用作家
徐皓峰的話是,“我受的教育一向如此,我的反思沒有力量。”
《斯大林格勒》劇照
在開場的戰(zhàn)斗后,退居在公寓中的俄羅斯戰(zhàn)士們發(fā)現了驚嚇不已的少女卡嘉,至此戰(zhàn)士們的重心從衛(wèi)國變成了保衛(wèi)少女,影片的重心也不幸地發(fā)生了挪移。如果說導演旨在將少女卡嘉比喻為祖國的話,很遺憾這個略顯木訥的女生未能堪此大任。如果說俄軍戰(zhàn)士因為只想著怎么泡上卡嘉不夠爭氣的話,那么本該如狼似虎的德軍軍官也因為一直惦記著俄國情婦而很不給力。
美國媒體曾經對
張藝謀的
《金陵十三釵》做出批評道:“即便是好萊塢最魯莽的導演,也不敢在一部國殤影片中加入床戲。”和“十三釵”相似,《斯大林格勒》中也加入了一段德國軍官和俄國情婦的激情戲,用的也是慢鏡頭,幾乎同樣的設置,似乎折射出了俄中兩國導演遇到的同樣困境。在兩國此前的戰(zhàn)爭片中,敵人永遠是兇狠丑陋且愚笨的,我軍永遠是高大勇猛且睿智的。當意識形態(tài)的枷鎖突然放松之后,導演們陷入了迷茫--還清楚我軍如何刻畫,但不清楚該怎么改變敵軍形象了。
《斯大林格勒》劇照
抄近路永遠是個好方法,斯皮爾伯格的《辛德勒名單》中
拉爾夫·費恩斯那個暴戾躁郁的納粹軍官值得學習。于是我們看到片中的納粹軍官抱著情婦,對天赤裸裸的喊出反戰(zhàn)口號,和指揮官褲襠中的虱子一樣,徹底丟盡了第三帝國的臉。最后,我們看到的是兩伙均無心打仗的軍人們勉強對戰(zhàn)過后,走上了同歸于盡的道路。有意思的一幕:德軍軍官在出擊前將元首希特勒比喻為上帝激勵戰(zhàn)友,畫面中出現的卻是斷壁殘垣上斯大林的畫像。導演想說的,難不成在這?
影片的開場和結局,出現的畫面都是幾年前日本海嘯的情景,導演曾透露是想以此類比引出人們對戰(zhàn)爭災難的認識。也許,正是這樣的類比讓影片露了怯。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有47萬蘇聯紅軍陣亡,30萬德軍及其盟友軍隊陣亡,該戰(zhàn)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轉折點,單單這些理由已經足夠人們來憑吊和懷念了不是嗎?
當然,在好萊塢團隊的幫助下,影片的特效和3D效果都相當不錯。作為俄羅斯第一部IMAX 3D影片,在IMAX巨幕下觀眾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70年前那場戰(zhàn)役的慘烈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