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張
電影網(wǎng)專稿 馮小剛、
寧浩的電影不好笑了,一個
《私人訂制》諷刺現(xiàn)實,一個
《無人區(qū)》揭秘人性;港片集體“滅團”死傷無數(shù),
成龍60歲還在
《警察故事2013》中搏命催淚;辭舊除“夕”?史前怪獸、“霍比特”中古巨龍、“西游記”神話妖魔一股腦全來了;而美國人民一方面陷入“白宮”恐怖襲擊的恐懼之中,派出特工萊恩“一觸即發(fā)”,另一方面又要抵擋太空蟲怪、吸血鬼等生物襲擊……當(dāng)“賀歲”變?yōu)?ldquo;添堵”,看電影成了玩“死神來了”,我們不禁想問:歡樂跨年就這么難?我們到底能看什么?難道都看小黃人和爸爸去哪嗎?
去年的賀歲檔從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開始,市場單周3億元起步,尤其是
《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后,市場更是突飛猛進。今年賀歲檔不僅在數(shù)量上跌破20部顯得冷清之外,票房與去年相比更是呈現(xiàn)下滑趨勢,于今年首次變成“負(fù)增長”--今年12月報收19.5億元,比去年同期縮水了近6億。與去年看著《泰囧》笑著跨年的節(jié)奏相比,今年賀歲檔年底一擊的跌盤跟各式的虐心題材不無關(guān)系。
從12月到春節(jié),傳統(tǒng)意義的賀歲檔期已經(jīng)成為一個“泛概念”,包含了新年檔、圣誕檔、春節(jié)檔、甚至情人節(jié),跨度從原有的40天擴展到如今的3個月。也正因為此,賀歲檔也很難保持“喜劇跨年”的原有屬性。但即便如此,多類型影片本應(yīng)當(dāng)給觀眾提供更多觀影選擇,但太過風(fēng)格化的電影卻忽視了觀眾對快樂、溫暖的需求和渴望,今年的賀歲檔電影似乎過于關(guān)注話題、刺激與高票房,真正適合這個真正票倉檔期的好電影,到底又在哪兒?
下一頁 賀歲加上了教育意義:《私人訂制》反諷喜劇“小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