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樸海日在片中飾演與民意抗衡的欄目導演 談感悟:演員是需要時間的職業(yè) 記者:從2001年出道大銀幕至今已經(jīng)拍了這么多作品了,每次回望自己的作品時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樸海日:我并不是那種會回望自己的痕跡的人。當然一直是在為了停留在記憶里無法忘卻的失誤而努力至今,但反而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從我所從事的領域里,逃離出來,放空自己。休息的時候就去空氣好的地方,安靜的地方整理自己,這種方法對我來說真的很奏效。因為那樣你才會對接下來要做的事情產(chǎn)生動力。當然從書架上那下自己曾度過的書再讀一遍,也會有同樣的功效,但于我而言似乎還是為時尚早的方法。 記者:《高齡化家族》里的你給人感覺非?;钴S,很好奇你所飾演的角色會不會對日常生活有時造成阻礙呢? 樸海日:會有點。在準備拍片期間和拍攝完了之后一段時間都會保持角色的狀態(tài)?,F(xiàn)在做采訪其實也是有點沉浸在人物的感情里。當然每個演員都不太一樣,我是有點容易受到角色影響的那種人。過了一段時間又慢慢找回自己,或者是演了其他的角色,又把之前的那個自己慢慢忘卻。所以對我來說,演員是需要時間的職業(yè)。 記者:樸海日每次選擇作品給人的感覺,前一部和后一部之間反差都不小。比如《最終兵器弓》之后拍了《人類滅亡報告書》《極樂島殺人事件》后又拍了《摩登公子》,《慶州》之后是這部《舉報者》,是故意為之嗎? 樸海日:這不是計劃好的。我是那種忠實動物性本能的人,用好奇心和直觀感受去選擇。不是說這部作品選擇射箭,那么下一部就要選擇開槍那種,哈哈。選作品不會遵循什么規(guī)則,就是看劇本的瞬間用感情來判斷。 記者:下一面是一個有點老生常談的問題,在電視劇里想要看見樸海日似乎很難。 樸海日:這確實是很多人常問到的一題。電影的周期從準備,到拍攝,到宣傳,整個流水線下來差不多要6個月時間。那個間隙如果讓我去思考別的什么事情,其實對我來說挺膽怯的。另外我一直覺得對于電影這個領域,還有很多不足很多遺憾。所以對其他領域目前還沒有動念頭。 記者:不做演員的時候,平時日常生活是怎么度過的? 樸海日:雖然不是完全與世隔絕,但會盡量創(chuàng)造自己想要的獨處的時間,去家附近的漢江公園或是樹林里散散步,邊走路,邊思考,邊整理思緒,把自己騰空然后再填充自己,對我來說這是很好的方法。一定要經(jīng)歷這個過程再做接下來是的事,那樣負擔感會小很多。 記者:沒人認出你嗎? 樸海日:戴帽子就沒人認出來了,本來也不屬于外貌出眾的類型。再加上大家都在專注于使用智能手機,基本上沒什么人會仔細看周圍人的臉吧。(笑) 記者:對樸海日來說演員這個職業(yè)意味著什么? 樸海日: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每個人也都有缺陷。拍電影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填充自己不足的機會。這個過程也會讓自己觀察世界的眼光更深刻,做演員讓我把自己想和觀眾溝通的東西通過電影講了出來,所以電影對我來說,就是了解自己不足,而后填充自我的人生課題。 編譯/Koret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