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訊 6月16日,第十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電影頻道傳媒大獎的入圍影片《十二公民》舉行看片會,制片人王魯娜,編劇韓景龍,主演趙春羊、班贊前來與觀眾見面。
好萊塢文本本土化 精心打磨人物性格
《十二公民》本是北京人藝話劇中心的舞臺劇,改編自好萊塢經(jīng)典電影《十二怒漢》。后來,在多方的接洽下,《十二公民》確定改編成律政片,并以此向原版電影致敬。
劇本的本土化是團隊面臨的第一個問題,編劇韓景龍和導演徐昂共同攻堅,首先確定了電影的主題:“這部電影的主題必須是對中國現(xiàn)當代社會的思考,所以后來我們就確定表現(xiàn)中國人的溝通問題。”接下來,韓景龍對文本做了三度創(chuàng)作,第一步是將原作翻譯成中文,第二步是重新設計人物,第三步是開拍前的十七天排練。
在演員班贊看來,人物就是這部電影最精華的地方:“這個戲如果按破案片看,就損失了。要琢磨里面的人,實際上就是我們身邊的人。而且回去之后,你還會忍不住咀嚼戲里的每一句臺詞。”
戲劇基因打造精品 戲里沖突戲外較勁
韓景龍所說的十七天排練,實際上只是電影開拍前的部分。真正的磨合、碰撞在舞臺劇期間就有很多。班贊表示:“其實我們想排的快,一個星期就夠了,因為練得很熟了。我們的快是得益于之前的排練。”
據(jù)趙春羊介紹,扮演十二位陪審員的演員事先并不認識,有時大家還會互相較勁,戲里的沖突感也由此而來。隨著排練次數(shù)的增加,演出捋順了,節(jié)奏也變得行云流水。影片拍攝時間為一個月,劇組就呆在悶熱的廠房里。體型較胖的班贊還透露,他當時在片場支起了吊床散熱。
現(xiàn)場,制片人王魯娜進行了拉票:“《十二公民》去年十月得了羅馬電影節(jié)的大獎,外媒評價它是‘中國式的偉大表演’.今年在國內院線上映時,許多觀眾評價說‘提前看到了年度最佳國產(chǎn)片’.在此希望大家投我們一票,也感謝電影頻道傳媒大獎的肯定。”
[1905電影網(wǎng)]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