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念念》之后,時隔2年,張艾嘉再執(zhí)導筒,拍了一部由“遷墳”牽扯出三代人情感糾葛的溫情之作《相愛相親》。從片中細膩的生活捕捉和層層遞進的情感爆發(fā)可以看出,導了三十幾年戲的張艾嘉,對“用女性視角窺視人生百態(tài)”的拍法,早已游刃有余。
跟她之前導演的影片相比,這次的《相愛相親》處處透露著“觀透間世事”的態(tài)度,無論是阿祖對感情的從一而終,女兒對愛情的迷茫未知、母親患得患失的中年危機,這些看似平淡質(zhì)樸的細節(jié),咀嚼過后卻盡是辛酸苦辣,功力實在老道。
在這樣“四兩撥千斤”的電影中,由劉若英扮演的王太太,因跟隨田壯壯學車而產(chǎn)生的親密舉動,讓張艾嘉看在眼里、心生嫉妒。劉若英在片中冒冒失失的舉止、無所適從的神情,也生動刻畫了一個傻白甜的富太太形象,成為了笑點擔當。
《相愛相親》是劉若英晉升媽媽后接拍的首部電影,她說原因很簡單,因為“可以讓張姐吃醋”。
張姐,是張艾嘉徒弟對她的愛稱。
從影45年,張艾嘉先后簽了兩個“影后”徒弟——劉若英、李心潔。
從《少女小漁》的鋒芒畢露,到《想飛》、《203040》、《生日快樂》、《一個好爸爸》、《念念》、《相愛相親》的磨練和成長,三人也從簡單的師徒關系,發(fā)展到了成就彼此的知己。而他們的故事,自然也成為了影視圈內(nèi)永不落時的佳話。
演員張姐到導演張姐的進階
在講三人的緣分之前,還先從張艾嘉開始當導演的經(jīng)歷說起。
1978年,屠忠訓在《舊夢不須記》開拍前過世,這個燙手山芋輾轉(zhuǎn)幾次到了張艾嘉手里。而該片,也成為了她的導演處女作。在這之前,她已憑《碧云天》問鼎金馬最佳女配。
對當導演幾乎零經(jīng)驗的她,在當時的新片發(fā)布會上喝的伶仃大醉,對媒體直言不諱“拍的很爛,不要推薦人們?nèi)タ?rdquo;。果然,影片在香港和臺灣的票房慘敗。
備受打擊的她沉浸了很久,打算先做回演員,并在拍楊德昌的《海灘的一天》時,學習了整套電影的拍攝流程和電影語言的架構。
8年后,張艾嘉找來林子祥、繆騫人、李麗珍,拍攝了一部講述閨蜜三角戀的《最愛》。
該片獲第23屆金馬最佳導演、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劇本在內(nèi)9項提名。那是1986年,張艾嘉憑《最愛》開啟了導演世界的大門。
《最愛》的重要性,可能連當年張姐本人都沒有意識到,它幾乎奠定了自己之后導演作品的類型和風格。以愛情為主線,挖掘女性在不同年齡階段遭遇的瓶頸和困惑,并帶出對友情和親情的關照。
1994年,改編自嚴歌苓小說的《少女小漁》籌備選角。張艾嘉這次找來李安做監(jiān)制,并在馬來西亞,見到了當時正在做助理的劉若英。當年幾乎全紐約的華人演員都來面試了這個角色,劉若英是打敗了白靈在內(nèi)的影星,才拿到的“小漁”。
但對一個完全零經(jīng)驗的新人來說,第一部電影就在張艾嘉的戲里挑大梁,無疑會招致不少流言蜚語。好在多年后,張艾嘉依然愿意嚴肅為其澄清“選劉若英,是因為她打扮、表情,以及講國語都非常標準,講幾句話就臉紅,很有年代感。我一拿到劇本,她的樣子就跳出來了”。
影片最終斬獲1995年第四十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最佳劇情片、最佳編劇、最佳美術、最佳音效、最佳女主角等5項大獎。而劉若英也首次提名了金馬最佳女主角,一夜走紅。
《少女小漁》的橫空出世,也讓張艾嘉入圍了金馬最佳改編劇本獎。
比這更重要的是,影片涉及非法到境外做勞工,以及假結婚拿綠卡等敏感元素,再次考驗了張艾嘉作為導演,是否具備掌控多種類型電影的能力。之后的《想飛》、《一個好爸爸》、《念念》等,也接連嘗試了科幻元素、黑幫題材和虛實交織的剪輯方式,展現(xiàn)了她腦袋里那些古靈精怪的想法。
2004年,她執(zhí)導的愛情小品《20 30 40》入圍了柏林電影節(jié)主競賽,并申報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完成了自己從演員到導演的進階。
下一頁:【張艾嘉成就劉若英影壇之路】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