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近日,據(jù)日媒消息,又有一部村上春樹的小說要改編成電影了。
這部電影自同名短篇小說《哈那雷灣》,由松永大司導演,吉田羊主演,佐野玲於、村上虹郎等出演,已經確定10月19日上映。
迄今為止,村上春樹曾有五部小說改編成了電影。但其中反響較大的只有陳英雄的《挪威的森林》,其他的電影都幾乎被遺忘了。
不過,到了今年,一部新片又讓書迷們重燃希望——
李滄東執(zhí)導,劉亞仁主演的《燃燒》,改編自村上小說《燒倉房》,已經入選了戛納的主競賽單元。
李滄東曾拍出《綠洲》,《薄荷糖》,以敢于展露生活至為殘酷一面著稱;男主角劉亞仁也曾與宋康昊合作出演《思悼》,說他是韓國新生代男演員中的佼佼者也不為過。
這是多年來,村上春樹作品遇到的最豪華陣容。
為何村上春樹作為一位屢次提名諾貝爾獎的暢銷小說家,會被電影界“忽視”如此之久?
不如來回顧一下這些年來,村上春樹作品艱難的改編之路。
1980 《且聽風吟》
1979年的中篇小說《且聽風吟》是村上春樹的成名之作。29歲的他憑著這部每晚在餐桌上奮筆疾書寫下的這部小說,拿下了日本群像新人獎。
故事圍繞著一個沉默寡言的男生視角展開,講述他與朋友“鼠”和一個在酒吧遇見的女孩之間的情感。
作為一個業(yè)余寫作者,當時的村上春樹在這部小說中已初步建立了風格雛形——
敘事松松散散,意象編織成網(wǎng),對著讀者當頭罩下。
光摘這一小段,一股獨特的氣質便撲面而來。
“在這個夏天,‘我’與‘鼠’瘋狂地喝光了能夠灌滿二十五米長游泳池的啤酒,我們扔掉的花生皮可以鋪滿整個酒吧的地板,否則我們是不會撐過這個無聊的夏天的。”
在小說出版一年之后,就曾有導演想將其改編成電影。此人就是村上在早稻田大學的學弟大森一樹。當時他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導演,但出于對這部作品的濃厚興趣,終于在幾經協(xié)商后得到了作品的改編機會。
大森一樹極力在氣質上貼合原著,在片中還原了不少原著中的描寫。如剛剛提到的啤酒和花生皮,在電影中就直接以影像呈現(xiàn)。
因村上小說的敘事過于松散,大森一樹在采訪中曾講述他借鑒了戈達爾1966年的一部老片《男性,女性》中的表現(xiàn)形式。在一個簡單的故事中穿插多段互相交織的紀錄片片段,以此來豐富影像內容。
但《且聽風吟》拍出之后反響并不好,據(jù)說村上本人都不是很滿意。
兩部短片
在這期間,倒是他的兩部短篇小說分別在1982年和1983年被山川直人改編成了不到20分鐘的短片(《襲擊面包店》和《遇見百分百的女孩》)。
其中,11分鐘的短片《遇見百分百的女孩》可以稱得上是村上春樹改編電影的一個正面例子。想改編這篇小說,難度很大。小說不過兩千字出頭,就穿插著講述了兩段愛情故事;更麻煩的是,這兩段愛情故事都是男主角一個人的臆想,幾乎無人與他互動。
所幸山川直人的腦洞夠大。
且來看他對下面這段描寫的還原——
“我想和她說話,哪怕30分鐘也好。我想知道她的一切,也想全盤托出自己。說完了這些,我們可以找地方吃午飯……弄得好,說不定還能同她睡上一覺。種種可能性在扣擊著我的心扉。”
他用黑白照片+定格攝影的形式,讓寂寞的男主角的腦內活動視覺化出來也妙趣橫生。
在1988年,還曾有一部村上改編電影問世,那就是1988年的《森之彼向之側》。影片改編自《去中國的小船》中的一個短篇《泥土中她的小狗》。故事講述了一對男女在酒店偶然相識,女人給男人講述了一樁古怪的童年往事。這部電影由曾執(zhí)導《小津的秋天》的野村惠一導演,但如今已很難找到相關的資料。
2004年 《托尼瀑布》
2004年,村上春樹終于又被拉進了電影界。這一次的挑戰(zhàn)者是獨立電影導演市川準。他選擇的改編作品是村上2000年的短篇小說集《列克星敦的幽靈》中的一個陰郁的小故事。片名定為男主角的名字,托尼瀑布(又稱《東尼瀧谷》)。
故事講述一個孤獨的白領,無法接受患有購物強迫癥的妻子死去的事實。他找來與妻子身材相仿的女人,讓她來穿留下的大量衣服。
導演市川準找來尾形一成(曾在楊德昌的《一一》中飾演日本商人大田)來出演男主角,宮澤理惠出演女主角,還找來了坂本龍一擔任配樂。
這部電影以其風格化的構圖和娓娓道來的靜謐氛圍為人稱道,獲得了當年的第5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jié)的評審團特別獎,也是豆瓣上村上改編電影中評分最高的一部。
此外,2007年還有一位美國導演Robert Logevall改編了村上春樹的一部短篇小說《神的孩子全跳舞》。小說以1995年日本大阪、神戶大地震為背景,寫的是經歷了地震后人們的心理變動。但這部電影在當年的CineVegas電影節(jié)受到了許多差評,看過的人也不多。值得一提的是,陳沖在片中扮演了獨自撫養(yǎng)兒子的母親,造型十分性感。
2010 年 《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據(jù)說平均每6-7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
有了小說的影響力,《挪威的森林》已是所有村上小說改編電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此外,它還獲得了第五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攝影獎以及入圍第六十七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獅獎。然而,這部電影上映后也引發(fā)了爭議,被不少觀眾批評為“毀原著”,豆瓣評分僅5.9,IMDb評分也只有6.4。
導演陳英雄來自越南,長片處女作《青木瓜之味》便一鳴驚人,拿下了戛納“金攝影機獎”。此后還憑著梁朝偉主演的《三輪車夫》拿到了威尼斯金獅獎,是一位頗有個人風格的導演。他曾表示他的電影雖是拍攝越南故事,但并非取材于真實,而是在拍“自己內心模糊的感動”。
他曾在采訪中提到自己是村上春樹多年的書迷,光是為了用上甲殼蟲樂隊的《挪威的森林》原唱,他就與版權方周旋了一年多之久。
村上春樹也參與了這部電影的劇本寫作,如渡邊為直子慶祝生日時直子說的“如果人能一直在十八歲和十九歲之間徘徊就好了”這句臺詞就是村上寫的。
然而,這部電影上映后也引發(fā)了爭議,被不少觀眾批評為“毀原著”,豆瓣評分僅5.9,IMDb評分也只有6.4。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村上春樹的作品很難改編成電影的兩大主要原因。一是小說本身注重意象多于故事,拍成電影很容易走向實驗電影的路子,成為小眾作品;二是村上春樹的書迷很多,眾口難調,導演很難平衡忠于原著和個人表達。
但盡管如此,改編村上作品的嘗試從未停止。在《挪威的森林》后8年,今年又將有兩部改編電影上映。
目前看來,最值得期待的是入圍了今年戛納主競賽單元的《燃燒》。這部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短篇小說《燒倉房》。故事講述年輕的郵差偶然邂逅了一個年輕女孩,并結識了她新交往的戀人。然而一天,他突然發(fā)現(xiàn)女孩失蹤了……
這是第二次有非日本導演改編村上春樹的作品,也是史上最強陣容。同在今年上映的《哈那雷灣》從陣容上來看則頗為小眾。
可以看出,在第一部改編作品《且聽風吟》上映38年后,改編村上春樹的方式依舊在摸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