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練武術(shù)的人,都是受電影《少林寺》的影響。10個練武術(shù)的,9個都有英雄夢。”坐在體育場里,何鈞和我們聊起自己的過往。他特別不喜歡談受傷的故事,何鈞說,在武術(shù)隊的時候,就已經(jīng)大傷小傷遍布全身,拍戲時也早已習慣了摔摔打打。
從師兄帶著進入影視行業(yè)懵懵懂懂的小武行,到現(xiàn)在成為動作指導(dǎo)的中堅力量,何鈞用了20年。
1996年,何鈞還在武術(shù)隊,被師兄帶到了吳京主演的《太極宗師》劇組。他現(xiàn)在還記得,自己當時坐了三天兩夜的火車硬座。
當年的何鈞不懂什么叫拍戲,在武術(shù)隊里,看電影的機會都很少,更不知道電影是怎么拍出來的,劇組對他而言一切都是新奇?;貞浧鹋摹短珮O宗師》的經(jīng)歷,何鈞說,只記得一晚上會換很多演員的衣服,作為替身拍打戲,但打來打去其實都是自己。
2000年前后,武俠片、動作片正是熱潮,各大劇組匯集了各地的武術(shù)冠軍。雖然都是舞刀弄槍,但劇組和武術(shù)隊不一樣,武術(shù)隊里帶來的優(yōu)越感,在劇組中卻被抹殺得一干二凈:沒人在乎你拿過什么成績,只看能不能做事。“我是一路被罵過來的,嫌你這個做不好,那個也做不好。”何鈞笑著感慨。
運動員的習慣是不認輸,何鈞越被罵,越不服氣。拍完《太極宗師》他也考慮過回歸武術(shù)隊,但一想為什么自己就做不成,就打定了咬緊牙關(guān)爭口氣的主意。不僅是在劇組里,連遇到其他武術(shù)隊的同行,他也要比試一番:打拳的套路一定要比對方多;踢旋風腳就要踢得比對方高。
拍戲之余,何鈞在片場跟著戲班學各種摔法,跟體操隊的人練彈床,學騎馬。從一個小武行,成為重要演員的替身,何鈞用了5年時間。那段時間,電視臺熱播的電視劇他都有參與。
這一切的努力,都被當時成家班的指導(dǎo)李忠志看在眼里。2000年何鈞得到了一個進入成家班的機會——李忠志邀請他參加成龍電影《燕尾服》的試鏡。
成家班以搏命著稱,不僅是動作做得漂亮,更要敢于嘗試各種驚險動作。何鈞打算摒棄一切雜念,孤注一擲嘗試一次,于是他跟著李志忠來到加拿大《燕尾服》的片場。
他試的那場戲是側(cè)空翻一周半摔入水缸,難點在于水缸很小,只能容納一個人,稍微有點偏差就會受傷,對動作準確度要求極高。
何鈞找來一個海綿墊,根據(jù)水缸的尺寸畫出范圍。在李忠志的帶領(lǐng)下從早上六點一直練到下午五點,11個小時幾乎沒停過,中午飯都沒吃。
做動作前,成龍問何鈞有沒有信心,何鈞回應(yīng)道:既然站在這里,自然有信心。在高梯之上,周圍都是外國人,演員中只有何鈞一個亞洲面孔。他其實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當成龍喊完“1、2、3”,何鈞毫不猶豫一個側(cè)空翻,跳進水缸里,他嗆了一大口水,但戲沒結(jié)束,還得繼續(xù)演,他憋著氣直到有人喊OK。從水缸里出來,一個勁兒咳嗽的何鈞看到的是成龍帶頭,整個片場都在為他鼓掌。
何鈞憑借這場戲得到了成家班的入場券。他說,李忠志后來告訴自己:“就是因為你這一個動作,我們才決定讓你跟著大哥拍下一部戲。” 文/派翠克 圖/楊楠 視頻/任杰 剪輯/任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