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我肯定要站在舞臺中央C位出道!”這是張雨綺在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之初,放出的豪言。
首秀舞臺,她選擇了一首《粉紅色的回憶》,臺風充滿年代感,動作也頻頻順拐,只獲得72分,與“初C位”相去甚遠。
然而,正是這場“快樂源泉式表演”讓張雨綺在一眾姐姐中成功突圍,穩(wěn)穩(wěn)坐上話題C位。再次證明,有張雨綺在的地方,永遠不缺話題。
意外的是,以霸氣御姐形象深入人心的張雨綺,這一次竟暴露了“鐵憨憨”的“傻白甜”一面:無論是魔幻解讀“X戰(zhàn)隊”含義,花式回應“順拐”質(zhì)疑,還是那句洗腦的“哇哦哇哦”和“我又不懂事了”的自嘲,都讓很多網(wǎng)友重新PICK了張雨綺。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綺綺子。”
其實,這不過只是張雨綺復雜性格的兩面。杜華說:張雨綺的性格好炸,一般人降服不了!
黃曉明卻回應: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她特殊的存在。人設也好、輿論也罷,張雨綺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矛盾體,伴隨著爭議,一路前行。
1.“女人不壞”
“我二十歲的時候,演的都是三十幾歲的人,我的影視作品從來沒有給大家傳遞出少女的信息,所以我沒有少女時代。”
這句話一半自嘲,一半事實。張雨綺19歲就主演了第一部電影,還是周星馳執(zhí)導的《長江七號》,起點不可謂不高。但在別人還在演學生,談初戀的年紀,張雨綺一亮相就是:老師。
《長江七號》里,張雨綺飾演的袁老師一身素色旗袍,溫婉善良,是照亮周鐵父子的白月光。
角色雖美,演技發(fā)揮的空間并不大。袁老師更多只是符號性和功能性的存在。
21歲,在《女人不壞》里,徐克為張雨綺“量身打造”了高傲冷艷的“女霸總”唐露一角。爆炸的卷發(fā),張揚的皮草,霸道從內(nèi)心蔓延至外表,唐露的“颯”像極了張雨綺本人。
“我穿那么講究是因為我喜歡,并不想吸引任何人。”“我的能力并非靠我的外表。我要證明這一點。”
唐露的眾多語錄至今仍被頻頻引用,成為獨立女強人的座右銘。
憑借《女人不壞》,張雨綺獲得了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獎提名。無奈,在周迅和桂綸鎂的襯托下,張雨綺難免顯得青澀。
徐克毫不吝嗇自己對周迅的贊美,“在她身上總能找到新鮮的東西”。對比之下,初出茅廬的張雨綺美艷有余,而內(nèi)涵不足。
之后的幾年里,張雨綺接連在烏爾善的《刀見笑》里演繹艷驚四座的花魁寐娘,在《白鹿原》里詮釋放浪又悲情的田小娥。
合作的都是大導演,但形象始終擺脫不了一個“艷”字。
2.“李若蘭”
2016年,一部《美人魚》讓張雨綺與周星馳重歸于好,也帶張雨綺走出了爭議的泥沼。發(fā)出邀約時,星爺曾這樣形容李若蘭這個角色,“大反派,還是不可能變好的那種。”
的確,在盡皆癲狂,盡皆過火的周氏喜劇里,李若蘭“壞”到了極致,但也“辣”到了極致。
角色身上霸道總裁的張揚跋扈和傲嬌富家女的驕縱任性,都被張雨綺拿捏得恰到好處。
那句經(jīng)典的“我有錢有身材,追我的人從這里排到了法國,你卻去泡一條魚?”夾雜著戲里戲外的無數(shù)情緒,爆發(fā)而出,成為觀眾不斷回味的“名場面”。
徐克在拍《女人不壞》的時候曾這樣說:“有性格的女人連發(fā)脾氣都很美,特別她還是個美女的話。”
這句話同樣可以用來形容李若蘭。像林允飾演的珊珊那樣“脫俗、清純”的少女不少,但如李若蘭一般艷而不俗的“尤物”在華語電影圈卻是鳳毛麟角。
3.“春琴”
如果說,之前的電影中,張雨綺的美艷更多“在皮不在骨”,那《妖貓傳》中的春琴卻讓她把“媚”這個字注入了魂魄,刻進了骨髓。
陳紅曾向陳凱歌力薦張雨綺,她說:“張雨綺就是你心目中的春琴,你聽她那個聲音,配都配不出來,那就是被妖貓蠱惑了的聲音。”
春琴之于張雨綺是特別的。她身上不僅有四重靈魂合一的復雜性,更有一種絕美的脆弱感。
那段被妖貓附身的春琴在屋頂對著月光吟出“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戲份,曾令多少人動容。正如陳凱歌解讀:“春琴是最美好的東西被摧毀了。”
張雨綺曾在采訪中回憶塑造春琴的感受:有一天卸完臉上厚厚的仕女妝后,她看著鏡中的自己,突然認不出這是誰,更分不清鏡中人與“張雨綺”有什么關(guān)系。
“那種感覺太可怕了,也太爽了。”做了十年演員,這是她第一次真正與角色融為一體。如果說《美人魚》中,張雨綺還因為聲線備受質(zhì)疑,那么到了《妖貓傳》中,她那獨特的嗓音才同容貌、身形、眼神一起,真正入戲。
4.“演技”
盡管合作了如此多的大牌導演,張雨綺依舊不時在面對“演技難出圈,新聞滿天飛”的尷尬。
2019年,某檔綜藝為張雨綺設計了一次街采,采訪對象都是20到30歲的年輕人。很多人說:“不認識張雨綺。”更有人直言:演員應該用作品說話,少用炒作出風頭。
在另一邊觀看的張雨綺聽到此處,難掩失落的情緒,默默流下了眼淚。
張雨綺坦言,自己最不喜歡的標簽就是“只有長相,沒有能力。”面對演技的提問,張雨綺常常會自信滿滿地回應:“我肯定是好演員,我哪部作品都是響當當?shù)摹?rdquo;把記者的后話通通堵在路上。
但她也說過,“至今幾乎沒有演到過特別特別滿意的角色。”更曾略帶賭氣地放言:“只要有一部好作品,我絕對可以占領電視劇市場。”
“占領”不敢說,但她最近與潘粵明、姜超合作,口碑頗高的“鬼吹燈系列”或許是一種開始。果敢聰慧的雪莉楊,也可以看做張雨綺對自身可能性的一次全新定義。
張雨綺曾說,自己最想演一個如《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那樣的女性角色:什么都留不住她,愛情不行,婚姻不行,承諾不行,徹底地為自己活著。但在中國的市場環(huán)境下,張雨綺還需要且行且等待。
5.“少女”
張雨綺獨立強勢的性格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很深。她曾這樣說:“我和母親一樣,是強強結(jié)合。”3歲那年,張雨綺父母離異,母親一手把她帶大。
![]() |
張雨綺在節(jié)目里回憶童年被排擠的經(jīng)歷 |
為了給她湊齊學費,母親曾賣掉自己的金銀首飾。從小開始,很多事情都需要張雨綺獨自面對。
這些都養(yǎng)成了她獨立強勢的性格,卻在內(nèi)心深處比誰都需要安全感,都渴望愛情和家庭。
偏偏,兩次婚姻都不甚成功,也都曾將她推向風口浪尖。輿論面對張雨綺是殘酷的,總是非黑即白。有多少人贊美她是敢愛敢恨的真性情,就有多少人指責她是蠻橫無理,靠緋聞博關(guān)注的強悍潑婦。
![]() |
張雨綺在2013年戛納紅毯 |
面對這些,張雨綺會自嘲:“選男人的眼光很差”,也會在直播里大喊:“信啥都不能信感情。”
但更多的,她學會了如何在輿論的旋渦和爭議的夾縫里活得恣意張揚,“誰的人生沒有幾個大坑呢,跨過去就是成長。”
比如,談起最近的“八爪魚”事件,她坦蕩地表示:“是我干的,怎么了?”錄視頻單純因為很失望,這種情緒必須要宣泄。
張雨綺是典型的獅子座,“面子大過天”,“頭可斷,血可流,皇冠不能掉。”
但隨著閱歷的增加,張雨綺也發(fā)現(xiàn)自己在一點點變得柔和,并非所有場合都要做那個聚光燈下的“中心位”,因為有時“別人也同樣需要中心位”。
在這一次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我們就明顯看到張雨綺的改變。她開始卸下自我保護的堅硬鎧甲,流露自然可愛的另一面。這種“反差萌”也是她格外圈粉的原因。
在“千人一面,萬人一腔”的娛樂圈,在女星爭相標榜少女感的時代,張雨綺的美多珍貴啊。她從未演過少女,也不必假裝少女。
張雨綺說:自己要演到80歲,白發(fā)蒼蒼也要站在舞臺中央。
那時,她希望能用這句話為自己的人生做注腳:“張雨綺的故事,沒有人可以復制,她是一個自由和自在的靈魂。”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