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時光編輯部的@倫敦橋我們從電影里來,再回電影里去。
《麥路人》上映,一如預(yù)期。
票房和口碑,都沒帶來多大水花。
郭富城、楊千嬅主演,純正的香港制造,去年一口氣提名10項金像獎。
它一度被宣傳為港版《小偷家族》,劇情足以看哭一批觀眾。
結(jié)果上映后,就像戲中的那群麥路人,努力過掙扎過,還是被忽視了。
作為從首支預(yù)告起,就一直期待本片的時光君,在看完電影后,難免有些失望和遺憾。
可以說《麥路人》,拍盡慘人慘事。
但無論從創(chuàng)作角度,還是現(xiàn)實角度。
只有一個“慘”,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那群睡在麥當勞里的人
麥路人,指一群無力承擔房租,繼而選擇在麥當勞過夜的人。
媒體更愛叫他們,“麥難民”。
寸土寸金的香港,是全世界房價最難負擔的城市。
在此之前,張之亮《籠民》里的“籠房”,《一念無明》里的“棺材房”,都曾對港城逼仄的底層住居環(huán)境,有所展現(xiàn)。
連如此條件的房子都租不起的人,淪落為無家可歸的流浪者。
又因為麥當勞24小時營業(yè),只需買上一杯便宜的飲料,就可以在此過夜,夏有空調(diào)冬有暖氣,遠好過在公園、天橋底下餐風露宿。
才出現(xiàn)了麥難民。
2015年,一位無依無靠的老婦人趴坐在麥當勞中死去,直到24小時后才被人發(fā)現(xiàn),事件引起香港社會的關(guān)注。
一切卻并未得到改善,據(jù)統(tǒng)計全港數(shù)百名麥難民,始終有增無減。
時光君特意查了下近期的新聞,疫情期間麥當勞關(guān)門,難以想象他們?nèi)绾紊妗?/span>
無疑,《麥路人》找到一個好題材。
也鉚足了勁,去刻畫“麥路人”群像——
曾經(jīng)的金融才俊阿博(郭富城 飾),由于挪用公款被抓入獄,出來后不僅破產(chǎn)負債,有家還不能回。
家庭關(guān)系不和,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的年輕人深仔(顧定軒 飾),努力打工為婆婆還賭債,卻只能帶著女兒睡麥當勞的單親媽媽(劉雅瑟 飾)。
消瘦見骨穿著破爛,平常在街邊擺攤賣畫的口水祥(張達明 飾),以及因為老婆去世,每晚守在麥當勞不愿回家的等叔(萬梓良 飾)。
一直癡心守在阿博身邊的阿珍(楊千嬅 飾),即便不住麥當勞也加入其中,而她同樣代表著另一類被遺忘的群體——廟街歌女。
幾位演員,都帶來與以往形象不同的表演。
邊緣小人物的疲憊落魄狀態(tài),全給撐住了。
電影的前半段,集中表現(xiàn)麥路人的日常生活現(xiàn)狀,能夠看出做了扎實的調(diào)查和功課。
比如他們怎么吃東西。
從路邊的公益冰箱翻找蘋果充饑,晚上多點一個漢堡就算“加餐”。
吃別的客人剩下的炒飯,義工看不下去給了單親母女一份盒飯,女兒反而自然地掏出保溫飯盒,把它裝進去留到明天吃。
比如他們怎么去賺錢。
阿博一直向其他人分享各種揾食門道,大多是撿垃圾、做兼職之類的碎活短工。
還會帶上小女孩去停車場攔車,再組團賺個洗車費。
以及早上幾點離店不給店家?guī)砺闊欣钣媚z帶“鎖”在店外的欄桿上,借用附近的公共廁所洗漱和洗衣服……
這些謀生手段,真實細節(jié),填滿了麥路人形象的“皮與肉”。
可惜電影往后,滑向一種無力無解的局面,變成潑灑“血與淚”。
刻意煽情的比慘大會
群像拍不好,很容易散亂。
《麥路人》正是如此。
除了大費周章交代阿博前史,以防觀眾不能信服郭富城從天王到流浪漢的形象轉(zhuǎn)換。
其他角色塑造,多少存在點到即止的問題。
開頭出場的深仔,一氣之下掌摑懷孕的大嫂,我們無從得知兩人之前到底有何矛盾?
拼了命幫婆婆還賭債的單親媽媽,同樣讓人無法理解她的行為。
尤其婆婆覺得她克死自己兒子,不認她和孫女,還將她們趕出家門。
口水祥為了吃上牢飯的一日三餐,寧愿主動犯事被警察抓走。
可僅有的兩三場戲,很難讓人體會到他由于太瘦,才無法自力更生的困境。
強湊出了一堆苦難和凄慘。
得承認,《麥路人》有《小偷家族》的底層溫情。
一群人以“博哥”為首,互幫互助,從路人變得像家人。
你說這就是港人的“獅子山精神”,但后面每個人都有圣父圣母的傾向。
單看阿博,這群人里的活耶穌。
大家想賺錢可以找博哥,出了事也可以找博哥。
他甚至會把自己的救命錢,拿出來給別人還債。
偏偏好人沒好報,為別人付出最多的角色,結(jié)局又是最慘的那一個。
這點上,它把底層拍“假”了。
類似的題材,對比以前的《籠民》怎么拍——
上來第一場戲,有人嗑藥猝死在籠房內(nèi),其他人看熱鬧地圍觀警察來處理尸體。
泰迪羅賓飾演的羅三則試圖從遺物中找出點東西,以彌補死者一直拖欠自己的六十塊賭債。
精彩的還在后面,房東要收樓,籠民們必須搬走。
一半人說自己無地可去死活不搬,一半人則關(guān)心能得多少補償金。
留下的人,經(jīng)過分裂和挑撥。
最終才齊心得像一家人,一起拼死守住自己的籠房,盡管只是無力卑微的反抗。
對貧窮和苦難習以為常的麻木,以及只能從自身利益出發(fā)的自保。
這才是可憐可悲的底層。
到了《麥路人》里,你慘我也慘,所以我能理解你,我們是一家人。
對底層的打量和關(guān)照,變成只有從上到下的憐憫。
一個角色死完,另一個角色死,劇情忙于停留表面的一味煽情。
見不到《籠民》里對社會體制、對不作為政府的辛辣諷刺和問責。
麥路人的所有問題,都被單一地處理成,有錢就有出路。
相信導演及創(chuàng)作團隊,無意消費這群人的形象,而是出于人情味的洞察。
郭富城愿意降片酬出演,因為這部電影的意義大于一切。
無人關(guān)心的麥路人,當然值得一部電影的關(guān)注。
可如果停留在“賣慘”上。
最后只能是,拍了個寂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