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外星人題材的電影例如《ET》《獨立日》《世界大戰(zhàn)》,大多以科幻、驚悚、獵奇為賣點,觀眾的觀影期待與到大馬戲看奇珍異獸表演的時候沒什么不同。
2015年與《我的個神啊》同檔競爭的《復仇者聯(lián)盟2》雖說并不是外星題材,但其核心賣點依舊逃不脫特效打斗、流量明星。
可以說不論是在同類題材的影片中,還是同期上映的電影中,《我的個神啊》都絕對稱得上是一個特立獨行者,它除去了商業(yè)片的銅臭氣,在把敘事做扎實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極有價值的思想探索。阿米爾?汗憑借這部影片再度印證了他“印度良心”的頭銜當之無愧。
“平庸”又不簡單的外星人PK
作為一部非典型的外星人題材影片,導演甚至干脆舍棄了在塑造外星人PK時,將其奇觀化的任何可能。
于是觀眾們在銀幕上看到的PK就成了一個長著一對招風耳,眼睛瞪大似銅鈴,身材異常壯碩,跑步時手臂僵直的人類而已。相較于中圓肚皮長脖子大腦袋的ET、《第九區(qū)》中的“蝦人”、《降臨》中的“七肢桶”、《阿凡達》中的納美人和雷德里斯科特的“異形”,PK一定是最沒特色的外星人了。
但這絕非制片方資金不足或主創(chuàng)人員缺乏想象力。事實上,如此“類人化”的外星人設(shè)計會使得我們在觀影時,更容易將自身的情感順利地帶入到PK身上。但PK的外星人特質(zhì)卻并未被完全抹殺,而是全部被內(nèi)化到了其性格、能力和世界觀上。這樣,PK在影片中時不時地偏離常規(guī)的言行就又總是會讓讓觀眾產(chǎn)生突如其來的陌生感。
這樣一來,PK形象就會在觀眾心中投射為一個“巨大化”的人類“嬰孩”。所以他的名字“PK”在印度語里是“醉漢”的意思,一個整日風言風語、舉止荒唐的人不是醉漢又能是什么呢?
PK的身體的形貌和各項機能都與成人毫無二致,但唯一區(qū)別就在于他對人類社會的一整套運行法則完全無知。也正因為如此,他在影片中時不時發(fā)出的對某些人們習以為?,F(xiàn)象的質(zhì)疑,才愈發(fā)地引人深思。導演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展現(xiàn)PK的地球之旅來引領(lǐng)觀眾對自身所處的世界進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和追問。
但這種追問和反思的主題又通過導演設(shè)計的“三個追尋”的敘事結(jié)構(gòu),巧妙地隱藏于層層遞進的故事之中,絲毫不顯得生硬、做作。當電影落幕,觀眾們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其關(guān)注的焦點已經(jīng)從“PK”轉(zhuǎn)移到了自己身上。
PK來到地球總共六年。這六年期間PK先后被三個目標引領(lǐng)向前,一刻都未能停歇。這三個目標就是歸家、尋神和求愛。
歸家之旅
PK的飛船降落在印度的一片荒蕪的平原之上,身為地球調(diào)研員的PK第一次踏上這里的土地,渾身上下不著片縷,唯有胸前的飛船控制器有規(guī)律地發(fā)出奇異的綠光。
當他試圖向他見到的第一個人類進行友好交流的時候,后者就將他的控制器搶走,導致PK再也無法呼叫飛船返回母星。于是,PK就開始了他的歸家之旅。要想找回控制器就得打扮成人類的樣子,學會他們的語言并了解他們的社會。
PK另辟蹊徑,從停在荒郊野外和偏僻街巷的“跳舞小車”里找到了衣服和錢,獲得了生存下去的基本物資。
但是不懂地球語言是他當前最大的障礙,因為在自己的母星,人與人的溝通都是通過握住彼此的雙手進行純精神的交流,也不存在撒謊的情況。所以來到印度后的PK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是好。
但天無絕人之路,他因為一場車禍因禍得福結(jié)識了一位樂隊領(lǐng)班辛格,后者是一個虔誠的印度教徒。辛格以為PK因車禍而失憶,他向神發(fā)誓治不好PK的失憶就永遠將其奉為座上賓。
PK心里知道自己唯有與一個地球人雙手緊握,才能夠?qū)W習語言,但這怪異性行為卻又讓他身邊人無法接受。辛格以為PK是少男思春,便帶他來到了煙花柳巷釋放自我。PK借此機會把一個妓女的手握了一夜,最終學會了印度語。
在向辛格說明了自己的情況后,他只身一人來到首都德里尋找飛船遙控。在擁有二百萬人口的德里,要找一個小小的遙控器談何容易?于是,PK便采用了最簡單也最有效的辦法——找人打聽。
但是,他得到的回答永遠是“我怎么知道,只有神能夠幫你?!盤K不知道,人類語言中并非所有詞匯都有一件事物與其一一對應,他以為既然有“神”這個詞,也就一定存在一個無所不能的真神可以幫助自己。
尋神之旅
接下來,PK開始了自己最漫長也最艱辛的追尋——尋神之旅。但是在印度這個多宗教信仰的國家,他發(fā)現(xiàn)這里不只有一個神,而是有著萬佛萬神。基督教的上帝,伊斯蘭教的真主,佛教的佛陀,印度教的梵天、毗濕奴和濕婆,耆那教的筏馱摩那,種類繁多、不可勝數(shù)。
PK一開始以為神只是收錢辦事的大能者,于是便到教堂寺廟中乖乖地奉上香火錢,卻根本沒有等到任何結(jié)果,反而還因弄混了不同宗教團體之間的教規(guī)、儀式而屢遭驅(qū)逐。
PK并未因此淪為一個無神論者,將所有的宗教視為供奉泥塑偶像的迷信,而是依然十分真誠地相信神是存在的,在這萬佛萬神之中一定會有一個神能夠幫到自己。于是PK便毅然決然地成為了所有宗教的虔誠信徒。
他在十勝節(jié)時來到沐浴恒河,在岸邊傾倒牛奶
敬拜錫克教的宗教典籍
在清真寺中朝拜安拉
在基督教堂中祈禱
跟著伊斯蘭什葉派一起用刀鞭將自己的脊背
抽打得血肉模糊來紀念圣徒
在濕婆誕辰節(jié)滿地打滾地祈福
就這樣,PK從一個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外星人成為了這個星球上信仰宗教最多,也最虔誠的人。他頭戴亮黃色的安全帽,為的是讓神更容易發(fā)現(xiàn)他,脖子上掛滿了各種宗教的標志,手中拿著印滿了神祇形象的“尋神啟事”滿街分發(fā)。
在歷經(jīng)千辛萬苦的尋神之旅后,PK來到了一間堆滿了神祇塑像的小房間里,周圍放滿了各式各樣還未上色的神祇偶像,PK對它們既熟悉又陌生。
他能叫出其中每一個神的名字,卻又從未見過一尊神的真神。這一鏡頭恰好隱喻著,PK 的這場轟轟烈烈卻終究無果的尋神之旅。肉體和精神都極度疲憊的他陷入了無盡的彷徨、無奈和痛苦之中。
求愛之旅
正當在PK 沉浸在自己的尋神之旅中時,他的種種怪異舉止吸引了德里電視臺主持人嘉谷的注意。她認為報道這樣一個“怪人”的故事肯定要比追蹤“患有抑郁癥的狗跳樓自殺”的新聞有意義多了。于是,嘉谷便開始有意接近PK。
一次PK從寺廟的供奉箱里偷錢時被當場抓住,一直跟隨在他身邊的嘉谷上前及時幫他解圍。兩人就此結(jié)識,PK也是在德里漂泊許久以來第一次遇到對自己這么好的人,于是就將自己的真實身份,找尋遙控器和尋神的經(jīng)歷都向嘉谷和盤托出。
嘉谷本以為PK會是一個好的新聞素材,但一聽說對方竟然編造出自己是“外星人”的荒誕謊言來搪塞自己,頓時就沒了興趣。但PK很快便用自己“握手識人心”的超能力,向嘉谷證明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嘉谷喜出望外,便把PK帶回家中和他越聊越多,覺得他的許多觀點都十分有興趣。
在嘉谷接了一個撥錯號碼的電話后,PK突然“恍然大悟”——原來這個世界上的人與神之間的通訊系統(tǒng)出了故障,所以每個人從神那里求得的旨意都是有誤的,類似于接到撥錯的電話后開的一個玩笑。
所以才會有那么多信徒照著“神”的話荒唐行事,例如德里明明有那么多饑餓的孩童露宿街頭但印度教徒們卻仍舊在十勝節(jié)時把牛奶倒入恒河。
在這里,PK并未否定神的存在和公義,他只是把錯誤歸咎給了從神那里獲取“信息”的神父和祭司們。嘉谷心里明白PK的想法實際上是錯誤的。
但是倘若公開宣稱那些神在人間的代表是騙子,不但會陷入無神論的陳詞濫調(diào)還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而PK“錯誤號碼”的理論恰好能夠迎合人們信神的渴望,又同時能夠指出現(xiàn)存宗教中迷信的成分。
于是,PK的尋神之旅上又多了一個同伴嘉谷,她的美麗、聰明、機智、勇敢漸漸讓PK這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外星人動了“情愛之心”。似乎找不找得到神也沒那么重要了,只要能夠時刻陪伴在嘉谷身邊,看著她美麗的面龐,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嘉谷節(jié)目的大力宣傳下,PK的想法在印度全國上下獲得了廣泛的響應,不少信徒都能夠憑借自己的理智發(fā)現(xiàn)宗教中的“錯誤號碼”。但這也引得不少“吃教”人士的不滿,印度教祭司塔帕茲就是其中名望最大的一個。
他在印度有上百萬的信徒,隨便一個布道集會就有數(shù)千人,就連嘉谷一家人也是他的忠實信徒。塔帕茲向PK發(fā)出了挑戰(zhàn),要與他通過電視辯論一決高低。
在辯論的前一晚,PK再也難以壓抑心中的情愫,準備向嘉谷表明心意,為了愛情甚至可以不回母星。但他的表白卻因嘉谷在比利時的一段舊情而流產(chǎn)。
在電視辯論上,為了證明塔帕茲是一個騙人的“神棍”,PK幫助嘉谷化解了她與前任的隔閡和誤會,讓這對因為巧合錯過彼此的有情人終成眷屬。獲得辯論勝利的PK也成功地從塔帕茲那里拿到了他回家的鑰匙——飛船遙控器(原來當年的小偷將其直接賣給了塔帕茲,后者謊稱其為濕婆的碎片,到處騙捐)。
最終,PK即將踏上回家的飛船,嘉谷來送他。
PK撒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謊,說自己的兩個行李箱里的磁帶錄的都是地球上各種各樣的聲音,但實際上所有磁帶里的所有聲音都屬于一個人,那人就是嘉谷。PK最終用這種方式完成了自己的告白。
真正的愛,不是占有對方,而是敢于犧牲自我而讓對方更加幸福。PK的地球之旅,沒有讓他找到真神,但卻讓他找到了比神更加珍貴的東西——真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