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想問各位家長和準家長:
如果,花一筆錢,讓你孩子進入世界頂級名校(比如哈佛)。
你覺得要花多少?
不用太驚訝,答案是——120萬。
只要120萬美元,就能讓你的孩子拎包入校。
心動震驚了嗎?
這個數(shù)字可不是Sir預(yù)估的。
而是因被查獲的成交價。
《買進名校:美國大學舞弊風暴》
Operation Varsity Blues: The College Admissions Scandal
“花多少錢,能幫我孩子進哈佛?”
“一百二十萬美元。”
這則交易對話,出自2019年美國史上最大高校招生舞弊案——校園藍調(diào)行動。
社會精英名流,通過作假、賄賂,將孩子送入世界頂級名校。
舉國嘩然。
斯坦福、耶魯、南加州大學……
案件涉及美國數(shù)所名校,50多人被指控犯罪。
參與作假的家長,包括美國各界名人,以及幾個好萊塢明星。
最著名的是《絕望的主婦》主演,金球獎得主菲麗西提·霍夫曼。
△ 菲麗西提涉案影像
更意外的是,其中還出現(xiàn)了中國富豪的身影。
山東首富趙濤涉嫌花去650萬美元(約合4400萬元人民幣)將女兒趙雨思送進斯坦福大學,事件曝光后,趙雨思被斯坦福開除。
而一切的幕后策劃者,是一名不起眼的升學顧問:
里奇·辛格。
最終,他也成為FBI最終偵破這起案件的誘餌。
紀錄片以里奇為線索,通過場景重現(xiàn)的方式,還原了案件中的各種細節(jié)。
教育是社會的一面鏡子。
校園藍調(diào)行動雖是教育的丑聞,卻也映照著某些長久存在的社會裂痕。
01
復(fù)盤案件前,咱先來了解一點知識。
美國高校的招生規(guī)則。
它有自己的一套嚴格體系和標準,與我們有很大不同。
第一關(guān),是ACT與SAT測試。俗稱“美國高考”。
ACT或SAT考試的分數(shù),是美國大學錄取學生的重要參考。
如果考不到既定的分數(shù)以上,那頂尖大學基本沒戲。
拿到了分數(shù),接著就是第二關(guān):申請學校。
美國大學招生是申請制,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和志愿申請學校,并提供資料。
不像我國高校錄取唯認高考分數(shù),美國高校要根據(jù)學生資料,考察綜合素質(zhì)。
不僅參考高考成績,還要結(jié)合中學時期的學習情況,特長情況等等。
打個比方,如果你高中沒有選修足夠的課程,那抱歉,好大學將與你無緣。
所以說。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高等教育系統(tǒng),全美三千多所高校,要上大學很容易。
但美國也擁有全世界最頂尖的高校,面向全世界優(yōu)秀學子,想上名校非常之難。
而美國最好的大學,基本上都是私立大學。
沒有政府的撥款,那教學和科研經(jīng)費從哪來?
高昂的學費,以及社會捐款。
也因為是私立學校,沒有使用納稅人的錢,所以不必像公立學校一樣提供絕對的公平。
可以按照自己的規(guī)則,自主性招生。
其中也暗含了某些潛規(guī)則。
第一種,是留給頂級富豪的“后門”。
只要你足夠足夠有錢,是可以拿錢把孩子砸進名校的。
這種砸錢,也被稱作捐款。
比如曾經(jīng)一位美國著名開發(fā)商,捐款了250萬美元給哈佛大學,幫助他的兒子順利錄取。
但如果沒有這250萬,他孩子平庸的資質(zhì)恐怕根本夠不上哈佛的門檻。
這種捐款降低錄取門檻的方式在美國由來已久,大家都心知肚明,也合乎法律。
你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國某些知名高中的“擇校費”。
而且出得起這筆捐款的,也只是極少數(shù)的頂級富豪。
250萬美元只是當年的價格……如今想要靠捐款進入名校,開價已到了千萬。
另一種潛規(guī)則,則是面向美國精英階層的。
他們沒有頂級富豪的資本,可以拿幾百幾千萬把孩子送進名校。
但他們具有某種隱形“優(yōu)惠”。
Sir前面說了,美國大學招生不只是認成績,而是要考量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如果你的成績不夠好,那么可以用其他特長來彌補。
通俗說,就是特長生唄。
美國名校尤其偏好的學生特長,是小眾運動。
比如帆船、水球、擊劍、馬術(shù)等等。
發(fā)現(xiàn)沒,這些運動有什么共同特點呢?
普通人家玩不起。
就這樣,高校通過明面上嚴格的錄取條件,以及部分潛規(guī)則,構(gòu)成了它所需要的結(jié)構(gòu):
大部分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少部分精英階層特長生,以及極少數(shù)的頂級富豪子女。
雖然它聽起來不甚公平,但也是在美國社會中通行甚久的傳統(tǒng)。
只要在這套規(guī)則之內(nèi)行事,都是合法的。
那么,丑聞是怎么爆發(fā)的呢?
02
里奇·辛格,案件的核心策劃人物。
他曾是一名大學籃球教練,后來才轉(zhuǎn)行進入升學顧問行業(yè)。
里奇的大學教練背景,讓其深諳美國大學招生的各種門道。
他收費并不貴,幾十萬美元,就可以讓一些精英家庭的孩子穩(wěn)進名校。
所以,以趙雨思家的實力,完全可以靠給學校捐款降低錄取門檻。
但問題就出在,他們找了里奇。
不僅違法作假,還花去了美國家長幾十倍的價格,成為了此次丑聞中花錢最多的買家。
里奇便宜的“旁門”,具體是如何操作的呢?
前面說,美國大學招生有兩關(guān)要過:高考和申請。
針對這兩關(guān),里奇都有對應(yīng)策略。
美國高考很嚴格,不亞于咱們的高考,想作弊難于登天。
具體的,可以參見電影《天才槍手》,它正是改編自2014年的SAT海外考場暴露的作弊事件。
但同時,它也很人性化。
如果考生可以證明自己有學習障礙等情況,那么將會受到特殊照顧。
一是延長考試時間,多日測試;二是有單獨的,一對一的考場。
里奇正是鉆了這種人性化的空子。
他先是指導(dǎo)他的家長客戶,讓孩子通過智力測驗時故意表現(xiàn)得笨拙遲鈍,以得到高考的“特殊照顧”。
接著,他有一個專門的代考槍手馬克,他的身份也是一名監(jiān)考人。
在考生考完交卷后,馬克會立刻檢查答案并更改,確保得到一個想要的分數(shù)。
這個分數(shù)不能高得離譜,但又能幫助這些孩子在申請大學時具有足夠優(yōu)勢。
操作的價格也并不貴,幾萬美元而已,這些精英家庭都出得起。
一旦有了分數(shù)作為入場券,將開始攻克第二關(guān)——申請。
里奇的操作方式,簡單來說,就是鉆各種優(yōu)惠政策的空子。
比較初級的,是類似改少數(shù)族裔這種咱們也熟悉的方式。
高級一點的,是將這些孩子,包裝成大學喜歡的“體育特長生”。
他先是用PS、擺拍等手法制作出孩子們運動的照片,編造運動資料。
好萊塢女演員羅瑞·洛夫林的女兒,著名網(wǎng)紅奧維利亞·杰德,就是用坐在劃船機上的擺拍照片,假扮賽艇運動特長生進入了南加州大學。
你說,這么拙劣的手法,不會被學校揭穿嗎?
當然不會。
他早在各所大學都發(fā)展了長期合作的體育教練,比如耶魯、南加州大學、斯坦福等等。
通過賄賂,這些教練會直接推薦某些“體育特長生”入學。
事實上他們什么都不會,也從沒參加過訓(xùn)練。
這樣一條龍作假,將孩子們送進名校。
03
有交易是因為有市場。
里奇之所以能靠著這種手段成功多年,在于他成功利用了這些精英階層家長的焦慮。
人人都想進名校。
普通人家的孩子想進頂級名校,是想改變命運,實現(xiàn)階層躍升。
那精英階層家庭對名校的迷信,源自于對自身階級的鞏固。
一位升學顧問表示,他們行業(yè)中最為常見的狀況是:
“申請大學的是父母
孩子是他們申請大學用的道具”
在這次的案件中,出現(xiàn)了太多類似的現(xiàn)象。
多數(shù)家長走里奇的旁門把孩子送入名校,是瞞著孩子的。
他們千方百計,讓孩子相信是靠著自己的水平考出了測試的高分,而不是父母找了槍手改了答案。
網(wǎng)紅奧維利亞的經(jīng)歷,也能體現(xiàn)某些家長的心理。
從她之前的視頻中可以看見,她本身對上學毫無興趣可言,因為她已經(jīng)是足夠成功的網(wǎng)紅。
但是,她的演員母親和設(shè)計師父親堅決要將她送入南加州大學。
奧維利亞說,因為他們自己都沒有讀過大學。
這些精英階層的家長,遠比孩子更渴望名校。
也更害怕因為“沒上過名校的孩子”,讓整個家庭從所處的階層跌落。
但如今,進入名校的競爭愈發(fā)激烈,錄取門檻被來自全世界的優(yōu)秀學子越拉越高。
于是,原本那套對精英階層夠用的規(guī)則,作用漸漸不那么大了。
里奇,是他們在這種焦慮中能選擇的新捷徑。
諷刺的是。
盡管大學理事會和ACT早已承認,SAT和ACT測試,富人孩子本就比普通孩子更容易取得高分。
這很容易理解。
就比如說,按成績擇優(yōu)錄取,就是完全的“公平”了嗎?
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學區(qū)房,讓孩子從中學起就“一只腳踏進了名牌大學校門”。
也不是每個家庭,都請得起昂貴的家教。
所以,就算是唯分數(shù)論。
富人也大概率能夠在教育軍備競賽中勝出。
但他們還是要通過作弊和作假,直接晉級。
而更深層的土壤又是什么?
在丑聞暴露后,高校真的如他們所宣稱的,渾然不知下面的教練在干這些勾當?
學校和招生辦對這些體育教練無條件信任,讓他們在招生中擁有如此之大的權(quán)力。
即使問題顯而易見,也不核查事實。
或許,得以窺見學校曖昧的態(tài)度。
涉案的斯坦福帆船教練約翰·萬迪默,在交代案件細節(jié)時曾提到,學校的體育主管曾對自己表示認識里奇。(后來斯坦福大學對此表示否認)
還有一處,是里奇第一次來斯坦福大學見約翰時,居然越過了嚴格的門禁制度,暢通無阻地來到了他的面前。
“他在斯坦福的人脈
遠不止我一人”
每年,美國的名校都在自己的排名戰(zhàn)爭中使盡渾身解數(shù)。
在這個社會,名校同樣有屬于自己的“階級焦慮”。
精英階層的地位需要名校的裝點。
名校的地位,也需要來自精英階層的鞏固。
人才、資本、校友網(wǎng)絡(luò)……
二者之間的互利關(guān)系,深深植根于美國社會的現(xiàn)實。
這則驚天丑聞,當然會讓美國高校和有關(guān)部門加大填補招生系統(tǒng)中的漏洞。
但一切,會從根本上改變嗎?
一位受訪者表示很悲觀。
它縱然讓人們憤怒,但反過來,卻讓大學看起來比以前更名貴,更令人向往。
這非常巧妙地呼應(yīng)了另一位受訪者說的話:
“在美國,我們對富人又愛又恨
令人生厭,又讓人著迷”
里奇的“旁門”被快速封上了。
而誕生于這種土壤中的精英大學,依舊為愿意付錢的人敞開“后門”。
只要名校和精英階層之間的互利關(guān)系不曾改變,也依舊會有下一個里奇想方設(shè)法,撕開其他違法的“旁門”。
只是,需要一點讓風波平息的時間。
以及,值得冒更大風險的價錢。
就在丑聞曝光之初。
還有人想要通過1千萬美元買入哈佛。
最讓人不是滋味的。
是那些只能通過“裸考”進入名校的學生。
他們還在向往著自認為無比崇高的知識殿堂,期待著努力會有回報,期待有一份幸運能落到自己頭上。
有人落榜,充當了錄取率的分母,獨自飲淚。
有人錄取,可是那份歡欣,其實早就有人搶先預(yù)定。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編輯助理:頤和園的馬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