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別離》到《小歡喜》再到如今的《小舍得》,大家應(yīng)該發(fā)現(xiàn)了,“小”系列在選角上確實有一套,特別是小演員的選角,很有說服力。
>比如南儷家的歡歡,自信大方,眼神不閃躲、做事不扭捏,一看就知這是在幸福槽中長大的孩子,家庭條件較好。
>超超每次出場都是一次大型圈粉現(xiàn)場,這么一位小奶娃往家里一放,成為全家C位不足為奇。
>子悠一看就是聽話且學(xué)習(xí)好的孩子,且他身上有種壓抑感,這種壓抑感和田雨嵐的強勢相呼應(yīng),才有了我們?nèi)缃窨吹降闹舷⒛缸雨P(guān)系。
>另一很貼切的選角是米桃,她在劇中雖然沒什么大表情和強烈情緒,但身上沉靜又干凈的氣質(zhì),讓我們總會心疼這個學(xué)習(xí)好、懂事又有些敏感的孩子。
>《小舍得》播到現(xiàn)在,米桃一家戳中了很多人的心窩,大家心疼米桃的根本原因,是看到了一個普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不易,我們不禁做出了感情投射。
>陳奕迅有一首歌叫《從何說起》,里面唱道“誰辜負過自己,說不上可惜;誰被世道放逐,身不由己;誰曾朝不保夕,才為幸福而賣力。”
>看到米桃一家,總讓人想起這首歌。
>米桃的家庭條件不算好,父母是在大城市打拼、毫無背景的普通人。
>米桃媽的工作是家政保潔,每天要背著重重的工具包跑好幾家,不停地彎腰擦地、打掃廁所,一天下來極度疲憊。
>米桃媽的通勤方式是騎電動車,但由于電動車逐年老化,已經(jīng)用到快要散架。
>米桃媽媽不愿換新的,認為電動車壞了還可以騎自行車,她不怕吃苦,只想盡可能的省點錢。
>米桃家有一個小賣部,開在不起眼的小市場里,平日主要是米桃爸爸在經(jīng)營照看。
>一家三口沒有另租房子,而是把這間小店一分為二,一部分用來開小賣部,一部分自己住。
>一家三口擠在一個小房間里,沒有精致的裝修,沒有昂貴的家具,更沒有合理的布局。
>米桃沒有自己的房間,她的小天地僅僅是那張小書桌,桌子旁還放著洗衣雜物,非常逼仄。
>又因為住在小市場里,米桃晚上睡覺經(jīng)常會被外面的霓虹燈牌干擾,燈牌持續(xù)性閃著,即便閉著眼睛也會被晃到。
>家里的網(wǎng)絡(luò)時好時壞,米桃有時需要去咖啡廳門口蹭網(wǎng)。
>電視劇沒有播這一幕,但很多觀眾已經(jīng)想象出了米桃坐在咖啡廳門口寫作業(yè)的畫面,心里不禁酸酸的。
>米桃甚至沒有開闊的娛樂環(huán)境,她玩耍的方式只有兩種,要么和胡同里的小貓玩,要么一個人跳繩。
>然而由于小市場胡同太窄小,米桃只能跑到公廁旁邊的一小塊地方跳繩、玩耍。
>很多孩子是父母開車接送,可米桃坐的是家里進貨用的電動三輪,身邊還放著進貨用的筐子
>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的米桃,難得可貴的一點是從不抱怨,劇集播到現(xiàn)在,米桃從未有過怨天尤人,反倒是懂事聽話,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她知道爸媽很辛苦,所以每天吃完飯都會主動洗碗;
>不上學(xué)的時候會幫著家里的小賣部進貨、碼貨;
>父母顧不上小賣部生意的時候,還會幫忙照看家里的小店;
>從不和別人的孩子比較,非常節(jié)儉,書包破了就讓媽媽拿針線補一補,后來連父母都覺得該換個新書包了,然而米桃說,“舊的書包還能用,用習(xí)慣了?!?/p>
>米桃深知自己的家庭條件不好,所以懂事聽話,沒有那么多要求,在她看來,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就很好了。
>米桃?guī)е罴冋娴男θ菡f出這句話,讓很多成年人一陣鼻酸。因為只有長大了才知道,最讓人動容的是一個孩子有著和年紀不符的懂事。
>米桃懂事是真,但米桃父母并沒有因為女兒的懂事而選擇將就,他們在盡可能地為米桃提供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
>米桃平日里在學(xué)校吃午飯,米桃爸媽中午就會湊合吃一頓。
>有一個小細節(jié)是某天中午兩人一起吃飯,仔細看會發(fā)現(xiàn)他們吃的是白水煮面條,炒了一盤青菜,另一盤菜是鄰居給的。
>但到了晚上,米桃家的飯菜就變得無比豐盛,米桃媽不是給米桃做雞腿,就是做紅燒羊肉。
>可憐天下父母心,自己吃飯可以湊合不講究,孩子的營養(yǎng)必須要跟上。
>米桃媽經(jīng)常對米桃說,“以后想要什么,一定要跟媽說?!?/p>
>這說明這對父母打心底不希望自己孩子吃苦,不希望自己孩子自卑,哪怕多打幾份工,也想給孩子提供能力范圍內(nèi)最好的物質(zhì)條件。
>米桃父母很讓人感動的一點是,即便自身條件不好,但也沒有見錢眼開,而是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
>比如米桃爸嘴上抱怨著補習(xí)班的費用貴,但他的出發(fā)點是心疼老婆要不停地工作,所以一直在衡量報補習(xí)班的性價比。
>最后米桃爸做出了選擇,孩子的學(xué)習(xí)不能耽誤,自己會在店里沒什么生意的時候去兼職閃送騎手跑單,這樣就能多掙點,米桃媽也不用那么辛苦。
>比如田雨嵐在得知子悠上不了金牌班的時候,曾希望米桃媽能讓出米桃的金牌班名額,她會額外補償給米桃家5000塊錢。
>對于米桃這種家庭來說,5000塊錢能頂很大用,但米桃媽果斷拒絕了,她希望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而不是掙這只能帶來短暫快樂的5000塊錢。
>米桃家每一分錢都掙得不容易,確實如米桃爸所說的那樣,錢是他們一個一個水果賣出來的,也是不停擦地、打掃衛(wèi)生賺來的。
>可即便掙錢再難,只要在他們能力范圍之內(nèi)的孩子學(xué)習(xí)費用支出,從來沒有卡殼過。
>同時他們還會擠出一切時間和學(xué)校老師溝通,并非把孩子送到學(xué)校就不管不顧,可謂是在盡所能讓米桃得到最好的教育。
>令人欣慰的是米桃很爭氣,邏輯思維極強,摸底考、隨堂測,幾乎回回第一名。
>米桃的好成績,一方面來自于她的刻苦勤奮,另一方面來自于她的天賦。
>顯而易見,子悠是被田雨嵐逼著學(xué)習(xí)才成了學(xué)霸,可米桃身上有一種四兩撥千斤的輕盈感,她天生對數(shù)學(xué)有著極高的興趣。
>在金牌班補習(xí)期間,米桃可以解答出很刁鉆的數(shù)學(xué)題,她的心理素質(zhì)極好,即便被老師抽查,在其他同學(xué)的注視下做題,也可以很有條理地一一作答。
>劇中鐘老師說過一句話糙理不糙的話,可以看做是對米桃學(xué)習(xí)能力的最好解釋。
>“米桃考一百分,那是因為卷面只有一百分,你們家孩子考九十四,是因為他能力就到九十四。”
>可見米桃就是個天才小少女。
>米桃雖然家庭條件不算好,但憑借著極好的學(xué)習(xí)成績和不張揚的性格贏得其他孩子的尊重和羨慕,之后還被班里同學(xué)選為班長。
>每當米桃因為聰慧而受到所有人的稱贊,都是“向陽而生”這四個字的最好注解。
>但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煩惱,天才小少女米桃也不例外。
>與她而言,最殘酷的是要慢慢接受落差,學(xué)著面對這個有些冷漠的世界,從而用積極地心態(tài)和這個世界過招。
>米桃中途轉(zhuǎn)學(xué)到大城市里的小學(xué),雖然數(shù)學(xué)成績很好,但英語、語文并不算拔尖。原因是其他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學(xué)英語,并有著豐富的課外生活,米桃則是從三年級開始學(xué)英語,此前沒有參加過夏令營等集體活動。
>父母為了讓米桃盡快跟上節(jié)奏,選擇為她報英語、語文課外班,可是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哪怕打了七折,兩門課加起來也要兩萬一。
>米桃父母明顯有些為難,兩萬一對他們來說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可能要拼命干很久才能攢這么多錢。
>這家人要面對的是高昂的教育開支,而年紀尚小的米桃,便在這種無聲焦慮中變得懂事甚至是早熟。
>她在意父母的感受,不想讓父母為了她變得那么辛苦,更明白家里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所以她為了不讓父母為難,主動做出了選擇。
>“補習(xí)班,我可以不上,我努力也能趕上的?!?/p>
>沒有孩子生來就是懂事的,也沒有一個孩子愿意被夸懂事,一個孩子“懂事”的背后藏著多少無奈的現(xiàn)實,旁人都未可知。
>然而對于米桃來說,殘酷的現(xiàn)實不僅僅是這些。
>她去歡歡家做作業(yè),在看到那么寬敞舒適的大房子之后,沉默了;
>在看到自己媽媽在歡歡家拼命工作的時候,沉默了;
>在看到歡歡有數(shù)不清的娃娃之后,沉默了;
>在看到吃一頓飯要七百九十六元的時候,沉默了。
>米桃也許第一次意識到,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是有差別的。有的人生來就有大房子住,有漂亮裙子穿,有數(shù)不清的娃娃,而有的人是要靠著不斷奔跑才能得到這些。
>特別是她看到了媽媽在歡歡家的角色是保潔保姆,可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很難再和歡歡以朋友的身份相處。
>因為米桃在歡歡家吃飯的這幾天,越發(fā)讓她覺得自己和歡歡是不一樣的孩子。
>看到一條裙子,歡歡只考慮好看不好看;
>但她考慮的是耐不耐臟,以及明年自己長高了這條裙子就不能穿了,就浪費了。
>后來米桃選擇不再去歡歡家吃飯,她在以自己的方式回避現(xiàn)實帶來的沖擊。
>很多人說米桃不應(yīng)該經(jīng)歷這一切,這對她來說是刺激,也是一種打擊??墒峭艘蝗f步來講,米桃從老家來到大城市生活,感受這種落差幾乎是不能避免的,不是阻止就可以發(fā)生的,即便不去歡歡家,米桃也會在其他地方感受到落差。
>很多人認為米桃媽媽不應(yīng)該帶米桃去歡歡家,其實只看到了這件事的負面影響。
>公允來說,任何事都有利有弊,米桃去歡歡家也是一樣。
>弊處是如若父母沒有在一旁及時開導(dǎo),米桃會越發(fā)自卑;有利的一面是,米桃盡早了解這個世界,見識到了這個世界有多大,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當她在身邊人的幫助下擺正心態(tài),未必是壞事,極有可能成為她逆風(fēng)翻盤的動力。
>目前來看,米桃家的教育確實有不那么妥當?shù)囊幻?,但也有讓人欣慰的一面?/p>
>不妥的一面是,父母總在教育米桃要努力要爭氣,從而給米桃?guī)チ撕艽髩毫Α?/p>
>父母沒有關(guān)注到米桃真正的心理活動,只是一味教育米桃不應(yīng)太過內(nèi)向,會讓米桃逐漸產(chǎn)生自我否定情緒。
>以及有時候父母在氣頭上會做出一些過激行為,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責(zé)怪、不認可的具象體現(xiàn)。
>不過米桃父母的教育也有值得夸的一面。
>比如只要是能力范圍之內(nèi)的事情,他們都在盡力滿足米桃。
>米桃爸會偷偷往孩子書包里塞錢,他不是一個古板不懂變通的父親,懂得站在女兒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不想讓女兒因為囊中羞澀而失去和同齡人交流的機會。
>不夸張地說,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到這一點的。
>米桃的出現(xiàn),讓很多人心里一酸,我明白,是很多人在這個弱小、不自信的小姑娘身上看到了曾經(jīng)的自己,于是感喟不已。
>在習(xí)慣于對焦城市家庭的當下,米桃一家反倒是最讓人動真情的,因為接地氣,因為真實,因為他們生活中的某一瞬會讓我們想到兒時生活。
>米桃這條劇情線值得從兩面來看。
>一面,是揭開了留守兒童的真實心理寫照。
>米桃此前一直在老家生活,和父母相隔甚遠,從某種程度來說,她一部分的成長期中,父母是缺位的,導(dǎo)致米桃和父母之間不太有“分享習(xí)慣”。
>這也讓一些家長做出了反思,對于孩子而言,愛莫過于陪伴。
>另一面,是讓我們看到默默無聞的普通人為了未來、為了幸福生活的努力。
>米桃從不抱怨的性格,很大程度上遺傳于她的父母,一家人都吃苦耐勞,不管在任何艱難時刻都不放棄對未來的向往,這對于當下而言,是一劑強心針。
>總有人比你更苦地生活著,也總有人比你更努力地生活著。米桃一家,是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幸運,永遠藏在努力之中。
>在這個世界上,和米桃一樣的孩子還有很多,記得去年疫情期間,一個小姑娘在自家攤位下上網(wǎng)課的照片在網(wǎng)上被瘋轉(zhuǎn)。
>多少人被小姑娘筆直的身姿,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感動,多少人隔空對小姑娘說了聲“加油”。
>“案板上是人生,案板下是希望。”
>出身無法選擇,但人生可以選擇。憑借努力、憑借學(xué)習(xí)、憑借不服輸?shù)膭蓬^,都能為自己掙一份前程。只因這是個萬事皆有可能的時代,只因老天一定會給努力的人一顆糖吃。
>前兩天,中科院博士黃國平的論文致謝被刷屏,他寫道:
>“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學(xué)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載求學(xué)路,一路風(fēng)雨泥濘,許多不容易。如夢一場,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團聚過。”
>無數(shù)人看著這篇論文致謝紅了眼眶,因為黃國平博士靠著自己改寫了命運,他是最生動真實的例子,一篇論文致謝告訴無數(shù)寒門學(xué)子,努力是有回報的,讀書真的可以改變?nèi)松?/p>
>“知識改變命運”、“努力創(chuàng)造奇跡”,這兩句被說了千百萬次的話,在這個時代仍舊是美好未來的敲門磚。
>不管是黃國平博士,還是那個在攤位下上網(wǎng)課的小姑娘,亦或是《小舍得》中的米桃一家,都讓我們看到了郁郁蔥蔥的生命力,看到了奮斗最美的樣子。
>祝福所有努力學(xué)習(xí)為自己掙前程的人,祝福所有像米桃一樣的孩子。雖然這一路上會吃很多苦,會感受到人間冷暖,但要相信努力是會得到金鐘罩鐵布衫的,你們會有大好的未來,終究變成強大的人,去看最美的風(fēng)景,去感受更好的人生。
>“米桃們”,加油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