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沒有什么消息比《失孤》原型父子團圓更讓人開心的。
24年,40萬公里,報廢10輛摩托…郭剛堂守得云開見月明,這份執(zhí)念終于穿破層層霧靄照進現實。
隨之而來的,是“打拐話題”再度成為熱點,引發(fā)公眾極大關注——
有位50多歲的父親姚福吉騎電動車奔波300公里,來到了郭剛堂的小區(qū)門口,他說“我跑了這么遠,就是為了蹭蹭郭新振的熱度?!?/p>
一樁尋子故事迎來大結局,但依然有無數丟失孩子的父母奔波在這條痛苦的路上,或許終其一生也不會有結果,這才是更多失孤父母不為人知的心酸。
打拐行動,任重而道遠。
近兩年,有關人口販賣題材的影視作品慢慢扛起傳聲筒的使命,并逐漸進入主流觀眾視野。
《失孤》《親愛的》是從“尋親”角度切入,展示出拐賣兒童對個體家庭的摧毀;而近期上映的《天下無拐》,則選用打拐辦刑警破案的視角,去呈現我國公安機關對人口販賣堅決懲治的決心。
《天下無拐》講述的一段橫跨十年的追兇故事,影片從一個被拐女孩的案件開始,起底了一個人口販賣犯罪集團。
呂良偉飾演的刑警高峰,在整起打拐案件中承擔著穿針引線的串聯作用。一面深入虎穴與人販子真槍實彈地對抗,另一面安撫尋親家庭自我消化心靈上的痛楚與壓力。
年過60的呂良偉,在影片展示出了與年齡完全不相符的狀態(tài)和體能,打戲迅捷凌厲、拳拳到肉,既能在狹窄的空間中做出高難度招式,也能長途奔襲跑出幾公里不大喘氣。
文戲方面,呂良偉對打拐辦刑警的演繹也是入木三分,既有作為一個警察面對罪犯不容分說的姿態(tài),也能在面對失孤父母時表現出無力和痛心。
年齡稍大些的觀眾都知道,呂良偉的成名角色,飾演梟雄較多,如全民熱劇《上海灘》中的丁力、囂張跋扈只手遮天的跛豪、長腿蛇腰夜店爆嗨的渣哥、新《水滸》里的托塔天王晁蓋,這些角色,三分硬,七分狠。
他的反派,從皮到骨,入木三分。
但如果你以為他只適合江湖帶頭大哥類的角色就錯了。
用粉絲的話來說,正反派切換自如,這叫“正邪影拋臉”
新《射雕》里的一燈大師、《喋血孤城》里視死如歸的師長,以及這次飾演的打拐刑警高峰。
看過的觀眾表示:適配度很高,沒有以往角色的痕跡。
沒有沒來由的幸運,也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就拿高峰一角來說,呂良偉的“沉浸式”演技,不是白來的。
開拍前,他公開表示:能出演打拐警察感到榮幸;
拍完后則說:演過太多警匪片,這是最沉重的一次。
為了演好角色,呂良偉曾向現實中的打拐辦警察請教,作為一個特殊的警類工作日常到底是怎樣的?在具體營救過程中都有哪些困難?碰到多年未破的案件是否會感到心灰意冷?在一對一的交流和深度體驗后,呂良偉才接了影片中的高峰一角。
采訪時,呂良偉揭示了“心情沉重”的原因:
“你不僅要有跟人販子斗爭到底的決心和毅力,還必須頂住長時間來自孩子父母帶來的精神壓力”“一個孩子走丟,代表著一個家庭的垮塌,而警察,就是這個家庭最后的稻草”“我也是一個孩子的父親,能體會失孤父母的心情,從心急如焚,到淚水流干,人販子拐走一個孩子可能只需一天,但對家庭的傷害,則會延續(xù)終生”
看過提前場的公安朋友,對影片的能量和呂良偉的表演,給予了極大的褒獎。
好兄弟甄子丹也發(fā)來賀電,力挺打拐,“拳”力支持。
社會問題通過影視作品被放大和傳播,是為了提醒大眾警惕和敦促相關部門工作。
在“打拐”這個相對沉重的話題中,呂良偉自創(chuàng)了一首《打拐神曲》,歌詞朗朗上口,曲風輕松活潑,“糖果辣條少愛”“原地等等媽媽就來”等歌詞皮中帶暖,用一個個小細節(jié)提醒我們防微杜漸,為打拐事業(yè)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
近些年,呂良偉零花邊、零緋聞,始終以積極、陽光、正能量的姿態(tài)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粉絲橫跨老中青三代。
除了國際知名影星外,“凍齡保養(yǎng)帝”“娛樂圈養(yǎng)生天花板”是粉絲給他的昵稱。
在信息技術越來越發(fā)達的今天,懶人經濟大行其道,而呂良偉卻呼吁網絡上的年輕人走向戶外,鍛煉身體。
他多次給年輕人劃重點,健康的體魄,是創(chuàng)造享受幸福的先決條件,而科學規(guī)律的運動,則能反哺精神狀態(tài),為我們的生活工作提供更高的效率。
“呂氏馬步”“空氣二郎腿”“單手俯臥撐”,在視頻平臺上,呂良偉每發(fā)明一個健身小技巧,都會帶動大批粉絲學習挑戰(zhàn)。
而在大家看不到的領域,呂良偉也在低調播撒著自己的微光。
“公眾人物更應播撒正能量引領向善”是他堅持,并踐行的準則。
為貴州威寧捐建9所希望小學、出席支持捐獻器官活動、獻血活動、為汶川地震賑災募捐演講、為臺灣特大洪水捐款援助,探望抗日老兵,不斷奔走于老人社會,除此之外,呂良偉不斷奔波于關注老人等社會弱勢群體…
對于呂良偉而言,關注社會、回饋社會并非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化作身體力行的行為。
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這句話用在呂良偉身上恰到好處。出道40年,從“龍?zhí)住钡健坝暗邸保洑v過世道的艱辛和人情的冷暖,卻始終葆有初心,未曾褪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