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檔的電影院略顯寂寥。
一部《峰爆》,一部《關(guān)于我媽的一切》就是全部。
前者口碑爭議挺大,好的說是今年國產(chǎn)災難片之最,差的說是《上海堡壘2.0》。
另一部《關(guān)于我媽的一切》,是觀眾口中的催淚炸彈,關(guān)于母親的主題確實很容易引起共鳴。
老妹兒之前說過,這部電影翻拍自高口碑韓劇《世上最美麗的離別》。
從預告看,故事脈絡基本一樣,雖會有本土化改編,但營造起來的情緒應該不會變。
所以還沒去影院看,或是怕在影院哭的太忘我的朋友,可以先看看原版。
到底是有多催淚——
2017年的韓劇,豆瓣評分9.1。
看過的人并不算多,但每個看完的人都有同樣的反應:哭到腦殼疼。
從體量上來說,這部劇只有四集,所以看起來并不費勁。
而從故事內(nèi)容來看,它改編自編劇盧熙京的真實經(jīng)歷。
真實兩個字,是這部劇催淚的主要原因。
因為真實,所以它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也更能讓我們感同身受。
這是一個關(guān)于母親的故事。
在《請回答1988》中,是這樣描述媽媽的:
“正是因為上帝不能無處不在,所以才創(chuàng)造了媽媽”
而在《世上最美麗的離別》里,女主金仁熙,就是這么一位無所不能的母親。
她每天做的事,實際無比平常。
如同所有的家庭主婦一樣,為著家里的大人小孩們不停的打轉(zhuǎn)。
雖然照顧年邁癡呆的婆婆,麻煩又累。
但她還是不忍心讓婆婆待在動不動就打鎮(zhèn)定劑的療養(yǎng)院,送進去沒多久,就又接了回來。
喂飯洗澡,親力親為。
一兒一女都已經(jīng)長大,仍然不讓她省心。
不是忙著叮囑女兒要吃早飯,就是要叫醒喝的爛醉的兒子。
丈夫也一樣,凡事都需要照顧。
給他穿衣,給他遞鞋,再送他出門。
忙忙碌碌的一天里,仁熙是稱職的兒媳,也是溫柔的母親,更是賢惠的妻子。
這樣身兼多任的仁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超人媽媽。
不過,即使她已經(jīng)忙成了一個陀螺,在家人的眼中,那都是理所應當?shù)氖隆?/strong>
婆婆已經(jīng)癡呆,但對兒媳的脾氣要求一點沒減。
稍微有地方照顧不到,就對著仁熙又打又罵。
什么“壞女人”“死女人”,都是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大女兒事業(yè)有成,感情問題卻是一團亂麻。
愛上了一個有家庭的男人,陷入了被傷害、又忍不住原諒的死循環(huán)中。
因為感情不順,她也就沒有什么心情去應付自己的家人。
面對母親的邀約和請求,總是一而再的拒絕。
小兒子,是個實打?qū)嵉膶W渣。
考了三年的大學,完美的詮釋了什么叫屢戰(zhàn)屢敗。
再次高考后,他已然自甘墮落,陷入了夜夜宿醉的狂歡中。
而作為這個家庭主心骨的丈夫,就更是悶到不行。
他是一名醫(yī)生,本來有著自己的私人醫(yī)院,大有前途。
卻因為一次醫(yī)療事故,醫(yī)院被迫關(guān)閉,他只好到別人的醫(yī)院去做合同工,如今到了退休的年齡,也面臨著無法續(xù)約的失業(yè)問題。
因為壓力太大,丈夫就沒有心思顧看這個家。
面對妻子,他仿佛是一塊沒有感情的木頭。
無論對方說什么,都不給回應。
妻子說想買輛車,這樣你上班可以輕松點,他不回答。
妻子說餓了,想去吃披薩,他也不做反應。
甚至當妻子提出身體不適,想要去他所在的醫(yī)院檢查時,他還覺得麻煩
去社區(qū)醫(yī)院不就好了嗎?
是的,這個把家人永遠擺在第一位的女人,卻被家人放在了最后。
她本來也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做,和姐妹們約好了一起攢錢,用來每年的共同旅行。
錢是攢了,但她一次也沒去。
是因為照顧家庭沒時間,也是因為她把這筆錢,用在了別的地方。
用來裝修他們一家的新房子,用來存著給兒子讀大學,用來救濟自己那混不吝的弟弟...
你看,就連她自己,都把自己放在了最后一位。
這一輩子,她也沒有為自己活過,即便家人冷漠,自己辛苦,也從不埋怨。
如果歲月靜好、沒有意外,仁熙大概會一直這么任勞任怨下去。
但不曾想,本來以為只是小毛病,自己不重視丈夫也不在意。
到最后,卻是卵巢癌。
病情嚴重到已經(jīng)危及生命。
聽到這個晴天霹靂,丈夫才突然想起,自己這段時間對妻子是多么的混蛋。
不理會妻子的請求,不回答妻子的問題,更不在意她曾經(jīng)說過的身體不適。
她明明說過她痛的啊。
可是自己卻覺得那是普通毛病。
他后悔,痛哭。
他想要搶救,想要彌補。
可是癌細胞已經(jīng)擴散到了仁熙的其他器官,即便自己親手開刀,也不知道該往哪里切除。
此刻他才意識到,這個和自己生活了半輩子的女人,就要離開自己了。
離別,從現(xiàn)在開始。
當這個消息傳達給家里的每一個人,大家都蒙了,怕了,慌了。
他們不敢想象;他們責怪自己;他們甚至會自私的去想——
如果沒有了母親、沒有了妻子、沒有了姐姐,要怎么辦?
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仁熙的照顧,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依賴。
到這個時候他們終于反應過來,這個一直被自己放在末端的女人,究竟有多么重要。
然而與這樣的恐慌、自私相反的是,知道了病情的仁熙,卻并沒有多大的改變。
她看起來,依然是那個能處理好一切的超人母親。
她并不埋怨什么,還滿不在乎的勸著丈夫。
都這么大了,脾氣見長,心怎么這么軟
是我疼又不是你
生病的人是我你卻比我更喪氣
等我死了你打算怎么活
她安慰女兒,說自己沒事。
還讓她不要告訴小兒子,以免嚇著他。
如果可以,她大概會一直忍住自己的病痛,不表現(xiàn)出來讓家人擔心。
可病情爆發(fā)的實在太過兇猛。
夜深人靜的晚上,仁熙抱著馬桶吐得一臉痛苦。
一開始她還是關(guān)著門,不讓家人聽到。
直到她吐出來的不再是水,而是血的時候,那種疼痛和恐慌,摧毀了她的堅強。
她大聲叫著老公。
她不知所措的哭喊著:
我這是怎么了
明明做了手術(shù)的啊
看來是好不了了
她崩潰難受的訴說著:
兒子,媽媽好痛
她不是真的超人啊。
面對死亡,她也是個會怕會痛會哭會軟弱的女人。
然而,在崩潰完痛哭后,仁熙又開始擔心起了家人的以后。
她害怕自己死后,沒有人可以照顧婆婆,所以一度動了掐死她的念頭,讓她和自己一起去了更好。
她害怕自己死后,家人的經(jīng)濟開支問題,所以為每一個人準備了存折。
看到這個,老妹兒就想起了前些年那個去世前為三個兒子每人存好一缸米的老人。
她們都是母親,她們到死都在為自己的家人子女操心。
而作為子女的我們,總是覺得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去回饋父母。
我們把“來日方長”當做借口,一次又一次搪塞著“下次再做”。
卻忘了,我們是一天天長大,而他們,是一天天在變老。
你以為的還有時間,最后就很有可能變成了那一句滿是酸楚的——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那樣的遺憾,又將如何彌補?
好在,在這部劇里,給了人一個美麗的結(jié)尾。
這場滿是遺憾和眼淚的告別,最終走向了平靜和美好。
大家開始慢慢接受仁熙將要離開的這個事實。
他們終于開始學著如何去好好生活,照顧自己,讓仁熙能夠放心的走。
女兒結(jié)束了那段不光明的戀情,開始幫家里分擔家務、照顧奶奶。
兒子不再日夜酗酒,丈夫也收起了不耐煩,忙碌著新家的裝修。
故事的最后,一家人陪著仁熙去到海邊。
他們認真告別,歡笑留念。
減少遺憾,每個人都有機會說出那句后知后覺的對不起。
沒有眼淚,每個人都用微笑去訴說自己的愛意和想念。
其中最讓人感動,是丈夫最后對仁熙那句“你什么會想起我”的回答。
早上系領(lǐng)帶的時候,吃不好吃的大醬湯的時候,吃好吃的大醬湯的時候,喝酒的時候,醒酒的時候,睡覺的時候,醒來的時候,想聽你嘮叨的時候,媽媽鬧脾氣的時候,妍秀出嫁的時候,正秀上大學的時候,正秀大學畢業(yè)的時候,新年烙餅的時候,中秋做松餅的時候,生病的時候,寂寞的時候。
這樣每時每刻的想念,她聽到了,她也笑了。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這???????????????????????,就是世上最美麗的離別。
但世上,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這樣美麗的離別,太多人的醒悟都拖了最后親人離開的那一刻。
所以,一定要趁早去愛??!
戳在看,太好哭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