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殺。
當代年輕人的精神歸宿之一。
龐博曾在脫口秀里靈魂質疑:
為啥有人下班之后還沉迷于“聚眾開會”?自己開就算了,怎么看別人開也這么入戲?
不好意思地說,院長也曾抱有同款問號。
直到在電影院親身參與了一場大型硬核劇本殺。
你沒看錯——
地點:電影院
人物:范偉、竇驍、張頌文、朱珠、梁超……以及所有現(xiàn)場觀眾
劇情:一個房間,兩場兇案,N個嫌疑人。人人身份不明,反轉接連不斷,真相撲朔迷離。
107分鐘里,你必須擦亮眼睛、全神貫注,才能和戲中人一起,找出那個真正的——
《不速來客》
好久沒有這樣的觀影體驗!
開場沒多久,我就開始后悔沒帶小本本——不好好記線索、盤關系,讓我怎么玩這么硬核的劇本殺!
開局勾人,劇情展開更讓我一次次大呼“臥槽”!
既忍不住跟隨角色言行,去復盤他講述的故事,找尋其中漏洞;又在不知不覺中化身編劇,去勾勒和完善整個故事的全景。
100多分鐘里,沉浸感前所未有——那種比感官刺激更刺激的腦力激蕩與人性博弈,讓人本能地沉迷。
甚至,我找到了最初熱愛電影的悸動與激動。
只想完完全全地沉浸于光影編織的異時空,不舍得抽離。
故事深夜,天晴。
老舊的筒形居民樓,天井高深,平添一絲陰森氣。
一中年大叔老李(范偉 飾)從天井穿過,上樓,走到門牌號為307的門外,標了個“叉叉”做記號,然后擰門撬鎖。
——是賊?
再看這對男女:
閻正(張頌文 飾)和莉莉(朱珠 飾)。
女人心生不爽,一回首卻笑靨如花;男人不動聲色,同樣虛與委蛇。
關系極為曖昧的兩個人,深夜造訪破舊老房子,是想來一番情趣?
然而,情趣沒窺見,老李卻一個不小心目睹一樁命案:
剛才還生動嬌俏的莉莉死了。
一雙大眼睛,死不瞑目地瞪著他。
兇手是誰?
老李第一反應:肯定是與她一同造訪307的那個男人!
我的第一反應:沒錯??!肯定是那個男人殺人越貨再栽贓陷害,這一切都是陰謀!
有意思的是,還有一個人——外賣員馬明亮(竇驍 飾)也這么想。
可,馬明亮為什么會莫名其妙地出現(xiàn)在307?
深更半夜,他給誰送外賣?
還沒容我細想,又一樁有沖擊力的事情發(fā)生——閻正死了。
這下完蛋!
受害者,兇手,都死了。
我和老李一樣,想問天問大地:
誰害的?
一個夜晚,一個房間,兩起兇案。
兇手和受害者同時身亡,是案中案?還是,兇手另有第三者?
幾個嫌疑人中,到底誰說真話誰在扯謊,又或者,誰的謊言里摻了真心?
不得而知。
一頭霧水,一臉懵逼——是戲中人,亦是戲外的我。
而這,正是《不速來客》最誘人之處——
它恰似一場波云詭譎又設計精妙的謎局,不看到最后,難以破解。
其妙處和迷處,首先都在于劇情結構設計。
傳統(tǒng)懸疑片大多以一個視角,讓觀眾跟隨偵探或者某個案中人的腳步去摸索試探。單線敘事居多,再給一個犯人視角進行雙線敘事也有。
而《不速來客》玩的是高級的非線性敘事。
它將原本的故事線、時間線打亂重組。
只有密室307發(fā)生兇案是確定無疑的。其余所有故事,都從N個角度進行切入。
每當出現(xiàn)一個新視角或者新線索,就會來一重顛覆性的反轉。觀眾此前建立起來的邏輯,必須重新安置規(guī)整,結合新線索進行梳理。
最后,重重反轉層層相套,形成一個完整的密閉的環(huán)。
這才是真相。
因為故事不適宜過多劇透,院長舉個小例子——
一位關鍵人物進入307的時間跟前后順序,最終要通過當事人、受害者、兇手、旁觀者四個視角,前后六段時間表述才能盤清楚。
在這個過程中,你曾以為的“bug”可能只是細節(jié)鋪墊,你曾以為的閑篇最終都派上用場。
不僅僅是純燒腦,更是讓觀眾不自覺跟隨著反轉重新梳理邏輯,甚至展開腦洞自行設計劇情,感受炸裂般的顱內高潮。
就問你爽不爽!
必須要說的是,一刷電影不一定能厘清所有細節(jié)設計,甚至時間線也可能依然亂成毛線球。
院長強烈建議二刷,不會因為知道結局而無感,反而更有抽絲剝繭的快感。
人物一場入室殺人案,只是一個主要導火索,牽引出的是所有出現(xiàn)在案發(fā)現(xiàn)場的人。
他們出場自帶任務,但到底是何身份、有何目的,電影是不可能直白交代給觀眾的。
而是要觀眾自己根據(jù)其言行舉止,下意識的動作表情,或者更加微小的細節(jié)信息,去猜測他們的身份背景、行為動機,再一一去印證。
如果你自認是一枚劇本殺王者,那么,來吧!
做個測試,猜猜下列人物的身份——
老李,戴帽子,戴手套,隨身攜帶手電筒,還在307門口畫了個記號。
擺明了是小偷吧?
Emmm…他號稱自己是“練武術”的。
馬明亮,頭盔、外套、外賣箱三件套,儼然是我們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外賣小哥。
可看他一會憨直一會煽風點火的勁兒,真的只是個外賣小哥?
閻正,皮衣西褲小皮鞋,手里端著槍,打斗很生猛。
連處理傷口的動作都顯得相當嫻熟。
難不成是職業(yè)殺手?還是……
莉莉,媚眼如絲,搖曳生姿。
深夜造訪小破房,和男人關系曖昧……她的身份,這么明顯嗎?
還有前文沒提到的幾個人物——
尤大成(梁超 飾),白毛,穿內衣,戴眼罩,全程被人綁架藏于房間內。
被誰綁架?又因何被綁架?
看來,應該是個有錢人。
張耀忠(胡明 飾)和蝦毛(高尚 飾),一個西裝領帶油頭,一絲不茍;一個花T恤大金鏈叼著煙,就差幾頓小燒烤。
很符合普通人心中對大哥和馬仔的想象。
深夜踩點到訪,他們有什么目的?
其實,不管是什么身份、所為何事,只要進了307,大家在某種程度上是平等的——
都有殺人嫌疑。
因此,每個人都要為了擺脫嫌疑亮明身份,自證清白;同時互相推諉,指認彼此。
老李懷疑想要逃跑的馬明亮,馬明亮說兇手是想嫁禍老李,閻正又說老李殺了自己老婆,尤大成說自己什么都交代了……
一個個死咬對方,光辨別真假、猜測身份這項任務,就足夠令人興奮。
更別提破案的過程,太有代入感。
雖說有敘事上的謎局,但答案仍在細節(jié)中有跡可循。
可能是某人的一個表情,可能是一句看似無意義的對白,甚至有可能是現(xiàn)場一個不起眼的小道具……
每個人、每個新線索的出現(xiàn),都會顛覆一次既定認知。
一切層層交集再閃回重組,你才能和戲中人一樣慢慢歸整信息,梳理出真相。
最有意義的是,當我經過重重反轉,自以為看破和搭建了人物關系跟故事的完整樣貌。
啪!
結局的“彩蛋”給了我一個額外的打臉驚喜。
不得不說,導演兼編劇劉翔會玩。
不管是敘事方式還是運鏡剪輯,還有演員的表演,都極大地提高了電影的可看性。
整個觀影過程中,我一路狂“捋”線索、投入心情,仿佛在玩一場上帝視角的劇本殺。
新鮮,有趣,刺激。而且,全程高能。
既希望被“騙”,又鉚足了勁不被“騙”。
別怪我沒提醒你——
如果你也是劇本殺愛好者,千萬不要錯過這場大銀幕的“局”。這感覺,太酸爽!
喜感不止盤兇夠刺激過癮,《不速來客》在各個層面上都具有可看性。
包括它貫穿始終的喜劇色彩。
輕松的喜感畫風包裹緊張的案情懸念,讓懸疑和喜劇元素融合得相得益彰,觀感上更張弛有度,令人沉浸。
比如電影中很多臺詞,我現(xiàn)在還能清晰記得。
老李、馬明亮、閻正三人一番纏斗后,老李控場。
他拿著槍,指揮另外兩人:
“那么從現(xiàn)在開始,咱們真誠地互相介紹一下自己。”
“真誠”二字一出,我差點原地笑出腹肌。
這強烈反差帶來的諷刺“笑果”,絕了!
又比如大量拷問戲,很有點小劇場的質感,非常黑色幽默。
尤其是老李跟馬明亮一起拷問尤大成的戲份,堪稱字字珠璣。
老李和小馬命令尤大成“從頭說”:
尤大成一琢磨,到底哪里是個“頭”?
于是,他舔舔嘴唇,深吸一口氣,開了個很“頭”的“頭”……
這不找打嗎?!
一來二去,由于誤解、錯位造成的喜劇效果拉到滿點,過后回味起來依然覺得很好笑。
強烈建議他們組團去演脫口秀,我第一個拍燈!
此外,隨著劇情推進,拷問者與被拷問者之間,身份有可能出現(xiàn)互逆。
當拷問者淪落到被拷問的境地,笑料不知不覺中又多一層,而且后勁兒特別強。
加上角色設計上也格外有巧思。在演員細膩的演繹下,人人性格鮮明,笑點也接二連三各具特色。
比如,長在我笑穴上的范偉老師,這次表演可以再次封神。
嘴上說著“我是練武術的”,手上來了個熟練的掏兜動作。
一個市井小賊的心虛和自持,便都出來了,特別鮮活。
竇驍?shù)谋硌輨t帶給我意外驚喜。
首演喜劇,他在喜感和人物反差上拿捏得恰到好處。
大部分時間就是個鐵憨憨,被揍得鼻青臉腫,還要被脅迫頭腦風暴到底誰是兇手。
那個有點無奈有點慫的樣子,格外傳神。
尤大成、蝦毛等角色,不管戲份多寡都令人印象深刻。
我算是見識了,什么叫只露半張臉也能讓人爆笑。
表演和角色設定相得益彰,才能夠帶領觀眾走進故事,跳進一個個“陷阱”,而且甘之如飴。
這是因為《不速來客》的每一環(huán)都極盡誠意。
縝密扎實的劇本,有設計感的鏡頭語言,演員的實力表演……帶來極強的沉浸式觀影體驗。
看了一些北影節(jié)展映和今天開啟的超前限量觀影口碑,大家也都有相似觀感:
有人全程猜兇,有人笑到不行,也有人作為懸疑喜劇粉雙廚狂喜。
總之,2021不容錯過的懸疑喜劇,它妥妥的!
《不速來客》將于10月22日正式上映。
和我一樣等不及的,今明兩天(10月6日、7日)全國14城超前限量觀影已經開始。
不管你是懸疑片愛好者還是劇本殺高玩,都值得走進影院,“打”一場不一樣的大銀幕沉浸式劇本殺。
看完肯定一個字:爽!
而爽完之后,我還希望它能埋下更深的鉤子——
掀起一場國產電影的“劇本殺內卷”。
讓更多真誠的好電影,來得更猛烈些。
推 薦 閱 讀
點“在看”,一起去影院打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