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跨時空問答短片《有為》,以重走“覺醒”路、跨時空對話的創(chuàng)意,實現(xiàn)“新青年當有為”的態(tài)度表達。
作者:方芳
“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p>
“如今,你們都會是一縷光?!?/p>
1月4日,新年開工第一天,優(yōu)酷新青年跨時空問答短片《有為》發(fā)布,6位來自航天、考古、科研、基建、文娛等不同領域的當代青年與《覺醒年代》中演員曹磊飾演的“魯迅”,進行了一場跨越百年時空的互動。
《有為》由中國青年報、優(yōu)酷出品,中共北京市東城區(qū)委宣傳部、我們的太空創(chuàng)新實踐中心聯(lián)合出品,圍繞“什么是新時代的有為青年”,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載人飛船任務北京總調度“北京明白”高健、90后三星堆考古主力許丹陽等六位青年榜樣,與百年前的新青年碰撞、互動、尋找答案。
在這場跨時空對話中,有延綿百年的共同信念,也有新時代青年昂揚向上的價值觀。
新青年的隔空“對話”
魯迅故居書房內,“魯迅”對著鏡頭說起對青年的期盼。在另一個時空中,6位當代青年講述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態(tài)度,與魯迅遙相呼應。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里,這6位青年都是當之無愧的“偶像”。
27歲的“北京明白”高健,先后參與嫦娥四號、長五B首飛等多次任務,在擔任神舟十二號北京總調度中,口令清晰、全程淡定的他受到青年追捧;科學家白蕊攻克了世界級的科研難題,28歲就拿下 “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湖南小伙子鄒彬,是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區(qū)砌筑項目冠軍;舞蹈《唐宮夜宴》刷屏,青年導演宿依楠正是主創(chuàng)之一;青年三弦演奏家商鐘元,在世界各地推廣三弦和民樂;三星堆遺址發(fā)掘工作2021年取得重大突破,擔任三星堆四號“祭祀坑”發(fā)掘負責人的許丹陽也因此被網(wǎng)友所認識。
在《有為》短片中,他們身處北大紅樓,翻閱《新青年》雜志,說出各自的“小愿望”:希望2022年的空間站建設一切順利,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讓三弦這個傳統(tǒng)符號更年輕化,希望中國考古成果可以在世界范圍內被更多人認識……
跨時空對話在近年的一系列節(jié)目中有所體現(xiàn),《有為》在空間感、對話感上進行了新穎的設計。
時空搭建上,短片以重走“覺醒”路的形式為不同年代的新青年搭建對話空間。從北大紅樓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從來今雨軒到北京魯迅博物館,青年們誦讀著先輩留下的文字,回答著屬于當下的問題。極具歷史感的場景既延續(xù)了《覺醒年代》的熱度,又高度切合屬于2021年的時代印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