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姐姐”這樣熟悉而親切的稱謂,背后隱藏著多少女孩難以述說的委屈和傷痛。
“長姐如母。”
她們就像“舉鏡子的人”,讓遙遠的光亮,都折射在別人身上,關于她自己,卻選擇遺忘。
今天12:00,電影頻道將為您播出的電影《我的姐姐》,讓無數(shù)人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圖片《我的姐姐》海報
張子楓飾演的姐姐安然,是封建傳統(tǒng)觀念“重男輕女”思想的縮影。
在傳統(tǒng)中國式家庭中,姐姐意味著不被看見卻天生被賦予責任。成為姐姐便需要不斷的退讓和付出,而且似乎永遠無法逃離。
作為一個女孩,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里,安然從小就不被父母重視。父母一心將自己的愛和支持給了兒子,女兒甚至都很少得到一句贊美的話。
為了能生一個當門立戶、傳承香火的男孩,父母不惜讓幼時的安然假裝殘疾,以獲得一個生育二胎的名額。
高考志愿填報時,本想到北京的高校學臨床醫(yī)學的她卻被父母篡改志愿,讓她就近讀護理專業(yè),以便早日賺錢養(yǎng)家。
“姐姐”這樣的頭銜,在傳統(tǒng)中國家庭中無疑蘊含了太多沉重的含義。
“你現(xiàn)在的首要任務就是把你弟弟好生養(yǎng)大。”
一場車禍,父母雙亡,“長姐如母”的身份詢喚讓撫養(yǎng)弟弟的責任落到還是個孩子的安然肩上。
生長在重男輕女家庭的她,其實與大學離家后才出生的弟弟并不親近。
獨自撫養(yǎng)弟弟長大的現(xiàn)實,打亂了安然所有規(guī)劃。
“一個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女孩子,當她被欺負的時候,她打的贏也要打,打不贏也要打。”
為了沖破家庭束縛,她就像一個隨時會亮出獠牙利爪的兇猛小獸,拼命在其中掙扎。
張子楓的哭戲時而隱忍克制,時而徹底宣泄,她將安然的哀傷、痛苦、折損、不甘、骨氣,演繹得讓人感同身受、潸然淚下。
“我是姐姐,從生下來那天就是,一直都是。”
影片中的“姐姐”,不僅僅只有安然,朱媛媛飾演的姑媽也是安然爸爸的姐姐。
姑媽也曾和她一樣面臨過犧牲自己,成全弟弟的艱難選擇。
朱媛媛飾演的姑媽是無數(shù)個中國傳統(tǒng)姐姐的縮寫,一直被捆綁在女兒、姐姐、妻子和母親的身份中,即便心有不甘也未曾反抗。
幼時必須聽母親的話,處處讓著自己的弟弟,為了弟弟能夠上??疲艞壛俗约荷洗髮W的機會;本已來到俄羅斯經(jīng)營生意的她,因為弟弟的孩子出生了放下一切連忙趕回國照料;嫁人成家之后,不僅需要照料自己癱瘓的丈夫和兩個叛逆的孩子,還要幫助弟弟撫養(yǎng)女兒。
姑媽身處無所不在的枷鎖中,但不同于安然的反抗,姑媽始終默認“姐姐”這個角色,默認這一角色背后的無條件的付出和犧牲。
影片對傳統(tǒng)觀念撞擊的表達,引發(fā)我們對女性困境的思考。
作為女導演和女編劇的作品,《我的姐姐》有很強的女性特質(zhì),在綿柔和溫情里含著倔強與剛烈。
《我的姐姐》讓我們看到姐姐們的委屈、疼痛與犧牲,窺探到那些生活中一直存在,卻沒被重視,又足夠戳到痛點家庭的困境。
姐姐們的女性身份時刻面臨著社會偏見的道德檢視。
姑媽選擇隱忍,而安然選擇抗爭。
姐姐其實也并非不愿意做個好姐姐。
“姐姐其實并不討厭弟弟,姐姐真正討厭的是弟弟的含義。”
真正讓姐姐難以接受的是家庭關系中對“姐姐”這個女性角色的各種不公,對責任的強制加持,以及對其命運的無端束縛。
編劇游曉穎在采訪中說道:“告訴女性應該怎么做,是不公平的。因為你沒有處在那個女性所處的位置上,你沒有面對她的那些矛盾和艱難。我們一直強調(diào)支持,而不是支配。”
最后影片給出了開放式的結(jié)局,讓我們自己在小人物的掙扎、反抗、選擇中找到答案。
家庭和親情,從來不是我們綁架彼此的借口。
正如影片中姑媽所說的那樣:“女人們不用像俄羅斯套娃一樣,一代代地重復一模一樣的命運,她也可以走一條不同的路。”
今天中午12:00,電影頻道將為您播出《我的姐姐》,愿每個女孩都能真正擁有屬于自己的人生。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