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2024年年底到2025年,《獅子王:木法沙傳奇》《海洋奇緣》《馴龍高手》《白雪公主》等一批真人動畫電影紛紛發(fā)布物料,官宣定檔。
近期,真人版《馴龍高手》預告一經出爐就引發(fā)熱議,“馴龍高手真人電影”預告隨即登上微博熱搜。一些觀眾大贊其還原經典,也有觀眾認為該片段從分鏡、音樂到人物表情都和動畫版一模一樣,是“高清重制版。”
本期《今日影評》邀請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兼高分動畫劇集《功夫兔與菜包狗》的導演李智勇,與我們共同聚焦真人動畫電影的創(chuàng)作新風向。
有話直說30s
主持人曉麗:您有想過把自己的作品拍成真人版嗎?
李智勇:我的作品本身就是動畫和真人相結合的,如果要進行真人版創(chuàng)作,我更希望是真人和動畫角色進行交互和表演,而不是用真實的動物來演繹動畫中的角色。在我看來,動畫電影真人化更多的是商業(yè)目的,很難體現(xiàn)作品的藝術價值。
真人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困境一:照搬式改編
14年前,引領真人動畫電影潮流的《愛麗絲夢游仙境》在劇情和影像的創(chuàng)作上都極其大膽。
然而近年來,《美女與野獸》《獅子王》《小美人魚》等真人動畫電影的創(chuàng)作卻顯得越來越“束手束腳“,其主要情節(jié)、分鏡、配樂完全照搬動畫版。
李智勇認為,這樣一比一還原的拍攝手法意義不大。真人版動畫電影如果只在技術上升級,而忽略內容創(chuàng)作,是很難稱之為藝術的。
創(chuàng)作進入疲軟期的好萊塢大廠對私有IP呈現(xiàn)出過度保護的態(tài)勢,導致部分動畫電影在真人化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較為保守。要想讓動畫電影釋放出新活力,版權方應適當讓渡空間,鼓勵創(chuàng)作者勇敢地進行創(chuàng)意化改編。
真人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困境二:演員工具化
除了編劇和導演,真人動畫電影的演員似乎也陷入了困境。艾瑪·沃森在《美女與野獸》中身穿耗時12000小時,點綴著2160顆水晶的黃色禮服;瑞秋·齊格勒在《白雪公主》預告中的短發(fā)造型中也堪稱經典。
然而,演員在影片中的表演卻略顯無力,似乎僅僅起到了“討論話題”的作用。
對此,李智勇認為,動畫作品和真人表演要相互借鑒,共同突破。早年間的動畫作品也曾大量借鑒真人表演,比如,《白雪公主》就曾通過摹片的方式通過模仿真人的表演來找到屬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之路;《玩具總動員》中胡迪的動畫形象在表演上特意發(fā)揮了玩具的趣味性,巧妙地設計了“甩出關節(jié)”的動作。真人電影也應更多地思考如何從微表情等細節(jié)中尋找突破,探索出真人動畫電影特有的表演體系。
動畫是對生命的一種濃縮。未來一段時間,《獅子王:木法沙傳奇》《馴龍高手》《白雪公主》《星際寶貝史迪奇》等多部真人動畫電影將陸續(xù)與中國觀眾見面。我們期待真人動畫電影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礎上,能夠進行新的創(chuàng)作與故事。復刻和還原是商業(yè)操作的“安全底線”,但對于真人化的新的藝術形式而言,超越和創(chuàng)新才是“生命線”。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