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紀錄電影《您的聲音》以北京“接訴即辦”改革為藍本,通過12345市民服務熱線的真實案例,串聯(lián)起話務員的成長、停車難、老樓加裝電梯、市民打分機制、數(shù)字化智能化治理方式等七個故事,生動詮釋了北京城市治理的智慧與溫度。
影片上映8天,單日票房實現(xiàn)3次逆跌,總票房突破3000萬,越來越多觀眾走進影院,觀看這部由普通百姓演繹的真實電影。
《您的聲音》總導演徐潔勤、撰稿田珉,來自北京市市民熱線服務中心的話務員劉緩和王梓瑩,以及社區(qū)工作者沈佳捷日前接受《中國電影報道》專訪,一起來傾聽他們的聲音。
“12345市民服務熱線的背后,串聯(lián)了一整套城市治理的機制。”為了用影像真實記錄世界超大型城市治理問題,總導演徐潔勤前期做了大量的走訪工作。
她為此接觸了不下100位接訴即辦一線的工作者,通過海選、海淘,篩選出片中呈現(xiàn)的故事。
影片拍攝涉及北京市9個區(qū)120多個場景,生動記錄了不同崗位工作者的敬業(yè)精神。
總導演徐潔勤回憶,當時她到人大立法的工作人員的辦公室,看到辦公室堆放的材料比人還高。對方馬上反應說:“我收拾一下,太亂了”,徐潔勤說:“您千萬別收拾,這個就是我們要真實呈現(xiàn)的。”
而在撰稿方面,田珉則是十分注重解說的簡潔與真摯。
“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是解說詞要能順應電影的紀實風格。全篇解說詞只有2000多字,我們只是在必要的情況下去交代,用貼地氣,用老百姓能接受和欣賞的語氣和文字去表述。”田珉說。
在電影中,話務員的成長故事展現(xiàn)了城市基層治理人員用聲音傳遞溫暖,用行動守護城市的動人篇章。
北京市市民熱線服務中心值班長劉緩透露,他們每天要受理約6.5萬件的市民咨詢訴求,平均每人每天要接80到100通電話,內(nèi)容涉及城市建設(shè)管理、旅游景區(qū)服務、水電氣熱的公共服務等各個方面,包羅萬象。
北京市市民熱線服務中心話務員王梓瑩透露,話務員這份工作其實十分考驗個人心態(tài)。
去年5月她接到一位市民來電,反映一輛車的某個問題,當時多詢問了一下,對方卻不耐煩,也不提供信息做進一步核實,后來雙方繼續(xù)溝通才完成。在接聽完這通電話后,王梓瑩哭了許久,班長劉緩對她進行了開導。
“我也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希望把我對這份職業(yè)的認同傳遞給她,讓她在心態(tài)和工作的方式方法上有一個變化,能更積極去面對這份工作。”
劉緩坦言,“我們這份工作確實很平凡,往小了說,是微光照亮微光,在城市當中盡一份力。但是往大了說,我們是把中國之治的北京經(jīng)驗,以及大城善治的創(chuàng)新實踐,向全世界各國、各城市來提供我們的治理道路,這方面是很有自豪感和價值感的。”
片中,“老樓加裝電梯”和“接訴即辦考核”的故事,生動展現(xiàn)了城市基層治理的堅守與溫情。
2020年8月,沈佳捷來到北京市海淀區(qū)知春里西社區(qū)擔任社區(qū)工作者,社區(qū)的5號、7號、8號、10號四個樓房要啟動加裝電梯的項目,因為8號樓有一戶不同意,導致8號樓的一門和二門停止施工。
沈佳捷說,后來有人打12345反映想加裝電梯,接到投訴之后各方聯(lián)動,開電梯協(xié)調(diào)會、征求民意,最終決定繼續(xù)啟動兩門的電梯加裝項目。
“所有的樓里都有老年人,叔叔阿姨都80歲了,上個三層買個菜我都親眼見過,就提溜著個菜車往后倒著走,老伴在門口等著,這在我心里很觸動。”
老樓加裝電梯勢在必行,這也關(guān)系到7、8兩棟樓144戶居民的切身利益,電梯一天不安裝,沈佳捷的心就一直懸著。
采光影響,噪音問題,房價波動是居民心中的癥結(jié),為了說服他們能夠同意加裝電梯。沈佳捷用真誠的心,不斷嘗試與居民溝通,希望打消他們心中的顧慮。
經(jīng)過不懈努力,居民終于用上了嶄新的電梯,沈佳捷心中的大石終于落了地。
“看到電梯安起來了,叔叔阿姨能下樓了,享受到便利了,我正好調(diào)走了,也是一個圓滿的句號和結(jié)局。”如今,沈佳捷已經(jīng)不在知春里西社區(qū)任職,但他還是會經(jīng)?;氐竭@里,看望這些熟悉的面孔。
沈佳捷說:“因為我熱愛這份工作,所以就想為大家去做點什么。我們作為社區(qū),作為和政府之間、居民之間的連線和橋梁,也希望能通過《您的聲音》這部紀錄電影,真真正正讓大家看到基層社區(qū)工作者。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