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在影視行業(yè)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的進程中,AI換臉技術正逐漸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深刻改變著電影的創(chuàng)作與呈現方式。作為影視工業(yè)的革新性技術,AI換臉讓去世的吳孟達先生在《流浪地球2》里重新回歸,讓成龍先生在電影《傳說》中年輕了三十歲。
近期,電影《此心安處》憑借其獨特的AI逆生長技術,讓湯姆·漢克斯完成了一場跨越六十年的精彩表演,引發(fā)了廣泛關注。
本期《今日影評》邀請到快思慢想研究院創(chuàng)始院長田豐,一同深入探討電影領域AI換臉技術的新趨勢、應用成果以及對未來電影創(chuàng)作的深遠影響。
《此心安處》作為《阿甘正傳》原班人馬再度聚首的年度力作,將AI逆生長技術運用到極致,讓湯姆·漢克斯重返青春成為影片最大的宣傳亮點。田豐院長認為,這部電影具有非凡的特殊性。
傳統(tǒng)電影制作靠化妝一般只能縮小十歲年齡差,許多敘事電影故事只能局限在二十歲年齡段?!洞诵陌蔡帯穮s打破常規(guī),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調整人臉模型,展現出男女主六十歲年齡跨度,細膩刻畫了他們從不甘到平靜幸福的情感歷程。
在AI技術的加持下,湯姆·漢克斯極具表現力的表演,在不同人生階段與觀眾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使觀眾能夠深切代入男主角的人生經歷。這背后,是AI技術對臉部肌肉運動軌跡和規(guī)律的精準學習。生成的人臉表情自然生動,為影片增色不少。
早期AI電影技術如《速度與激情7》中也有換臉片段,是讓保羅的弟弟出演并換臉,但效果常因缺乏細節(jié)而失真。而《此心安處》通過創(chuàng)新技術實現了更高真實度:采用60多個臉部特征點捕捉,支持導演實時調整年齡特征,精準把控角色面部細節(jié)。
另一方面,為了實現“自然”的效果,制作團隊將湯姆·漢克斯年輕時,尤其是在《阿甘正傳》等作品中的臉部特征融入模型訓練,細致還原不同年齡段的皮膚紋理,像皺紋、毛孔,甚至添加了二十歲年輕人常見的青春痘痕跡,達到了毛孔級的渲染效果。此外,影片的整體設計與換臉技術實現了完美配合。
由于《此心安處》主要以客廳場景為主,采用從頭到尾講故事的方式,文戲居多,光照可控,人物姿勢相對靜態(tài),這使得AI換臉后的臉型能夠無縫融合,邊緣處也不會出現模糊等傳統(tǒng)問題,為AI換臉技術的出色呈現提供了有利條件。
從渲染方式來看,《此心安處》采用實時渲染技術,這是一項重大突破。與傳統(tǒng)的CGI換臉技術單鏡頭成本高達十萬美金起且多為后期制作不同,實時渲染使得在拍攝過程中可以隨時根據演員的表演情緒和細微表情進行改動,大大提高了拍攝的靈活性,同時也降低了成本。而國內的一些電影制作在這方面仍存在差異,部分作品可能更依賴后期制作來完善換臉效果。
在驅動方式上,以《此心安處》為代表的一批電影主要采用動作捕捉技術。然而,國內已經出現了人工智能驅動的高精度數字人模型,如《異人之下》中的虛擬演員二壯,其在表演過程中很少使用動捕技術,就能完成各種高難度的武打動作,并且動捕成本相較于傳統(tǒng)方式降低了百分之七八十。這顯示出國內在數字人技術方面的獨特探索和創(chuàng)新。
在配音環(huán)節(jié),美國電影更多地依賴真人配音或演員原聲,例如六十九歲的湯姆·漢克斯為年輕版角色配音時,雖然能帶來穿越時空的滄桑感,但與二十歲年輕人的聲音特質有所差異。相比之下,國內已經開始嘗試利用AI進行聲音生成,為電影配音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聲音與角色年齡不匹配的問題。
人工智能與演員結合優(yōu)勢顯著,在表現力與成本上均有體現。虛擬模型演出能精準調控表情細節(jié),從微笑到大喜過渡自然。相較于傳統(tǒng)拍攝常因演員表現不佳而多次 NG,虛擬演員可縮短重拍周期,提升拍攝效率、節(jié)約成本,讓電影創(chuàng)作者擺脫演員表演偶然因素的桎梏,精準達成創(chuàng)作意旨,擁有更多創(chuàng)意表達的可能。
從演員的角度來看,AI換臉技術促使演員的角色發(fā)生轉變。演員不再僅僅是親身表演,他們開始擁有自己的數據資產,包括臉部表情模型、聲音特征的知識產權,甚至武打明星的標志性動作等。這標志著全球電影行業(yè)正從人力密集型向數據密集和知識密集型轉變。演員的數據資產成為電影創(chuàng)作的重要資源,為行業(yè)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AI換臉技術極大拓展演員生命周期。如湯姆·漢克斯,借助該技術,年近七十仍能詮釋二十歲角色,突破表演張力局限。不僅如此,他還簽署協(xié)議,去世后其數字形象可繼續(xù)參演,借 AI 跨越時間、年齡與媒介束縛,為電影創(chuàng)作開啟新想象。未來,經典角色有望以新姿重現于不同時代作品,豐富電影敘事與表現。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