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克·貝松
《這個殺手不太冷》:呂克·貝松&讓·雷諾——最性感的大叔
里昂這個殺手有很多的外在特質(zhì),與我們想象中的殺手的氣質(zhì)相吻合,身手敏捷,手段精湛,墨鏡,風(fēng)衣,手提箱,沉默寡言、受雇于一個固定的雇主……簡而言之,我們對于殺手的形象,在里昂的身上都可以得到體現(xiàn)。與此同時,還有很多不一樣的特質(zhì):早上喝牛奶,精心養(yǎng)著一盆植物,定期澆水,自己會跑去看《好天氣》,露出憨憨的微笑,有固定的生活作息,鍛煉身體,嚴于律己。“在某種意義上說,里昂是一個簡單的工具,一個殺人工具,但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符號,他有著自己的生活,簡單卻又秩序。”他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除了殺人之外,于一個常人并無兩異。直到遇到瑪婷達,才徹底打破了他的生活秩序。呂克·貝松寫了一首殺手挽歌,在這曲挽歌中,我們看到的,是人性與泯滅到復(fù)蘇的全過程。里昂在最后一刻是幸福的,臉上掛著微笑,他做了他一直想做了的。
貝松的電影戲路實際從第一部電影就已經(jīng)基本定型,他電影中的人物歸納起來不出兩類:持槍這個殺手不太冷海報的女孩或女孩型女人,她們纖弱的外表與槍支暴力構(gòu)成的強烈對比,是貝氏電影美學(xué)的重要成份;另一類人物就是與現(xiàn)實對抗的孤膽英雄,這又是一個人格分裂的人物。如果進行一些淺顯的心理分析的話,這其實是貝松人格中的陰陽兩面:外表堅強而內(nèi)心脆弱的男人和外表脆弱而內(nèi)心堅強的女人。凡由他編劇、執(zhí)導(dǎo)的電影,故事都是圍繞著這樣的心理定式組成的。最后這部《天使安琪拉》是貝氏心理的一個總結(jié):無依無靠的男孩躲在一個看似大膽的無賴的外殼下,等待著一個女人(天使)的救助。影片雖然是黑白的,但逃不掉貝松已經(jīng)習(xí)第五元素海報慣的廣告美學(xué)的拍攝方法,片中呈現(xiàn)的巴黎是明信片式的,而男女主人公則是貝氏人物的一個延續(xù)。觀者從中可以探到貝松之為貝松的那個奇妙組合:生意人的頭腦加玩童心理加一點點多愁善感。
“貝松產(chǎn)品”的成功秘訣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以文化共性取代個性,去除導(dǎo)演的自我中心,人物線條簡單,一切以故事為出發(fā)點,動作多、對話少、節(jié)奏快。的確,賣得最好的片子不等于拍得最好的片子,但不要以為印度的寶萊塢、美國的好萊塢、貝松的歐羅巴愚蠢到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只是更接受市場的現(xiàn)實。很多人都覺得事實上貝松和雷諾很相像,能在這樣一部電影中以鐵漢柔情描繪出這樣奇妙的曖昧調(diào)調(diào),這兩個絕對性感的大叔圍繞著一個年輕貌美的小姑娘,簡直可以入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