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聽,柴米油鹽
這是一部由音樂開啟的愛爾蘭電影。賣花女被街頭藝人的音樂所吸引,開始了一段蕩氣回腸的浪漫故事。他們不是王子和公主,各自有著瑣碎的生活,但是他們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對音樂的熱愛。在一次合奏中,他們找到了彼此間驚人的默契。這個發(fā)現(xiàn)讓他們興奮,很快他們找到了另外的一個同伴,組成了一個樂隊,并通過優(yōu)秀的表現(xiàn)得到了專業(yè)人士的肯定。與此同時,愛情也在逐漸萌芽。音樂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之一,塑造了極其浪漫唯美的氛圍。
他們甚至沒有接吻,他們靠的最近的那一次,男人忍不住說“跟我一起去倫敦吧,我們可以一起寫歌,住舒服的房子。帶Ivonka一起去,一定很好。去吧”女人答的很快:“我們?nèi)チ藗惗?,沒人會知道我們在哪兒。”男人激動的接話道“我們組個樂隊,一定出名。把房子賣掉,沒有牽掛。”女人笑:“一起出專輯,我可以伴唱。對吧?”“對。還負責鋼琴。”“去吧,我是認真的。”男人重復著。“可以帶上我媽媽嗎?”女人假裝逗趣的試探。男人小小的尷尬了,還面帶著微笑。“好了,我們回去繼續(xù)錄音吧。”女人抹去表情,靜靜的說。整部電影最激情的對白僅此而已。始于女人彈唱那首寫給丈夫卻不被欣賞的歌。女人竟然是有丈夫的,一個完全不懂她的丈夫。女人于是帶著小女兒和媽媽離開了自己的國家,男人心里也揣著那個棄他而去遠赴倫敦的前任女友。好像注定了就應該讓這樣的兩人相遇,卻又像注定了沒有結(jié)局。
故事里的愛爾蘭像一個沉默的小站,不動聲色的承載著臨時的人和事,下一分鐘,生活繼續(xù)。生活很俗,這里卻俗的那么干凈。女人指尖流出的點點音符,像晴朗的冬日里,枝頭積雪融化出的一滴滴珠子。剔透的微弱身軀在尖銳的風里瑟瑟顫抖,閃爍著小生物絨毛般的光亮。像女巫雙手庇護著的水晶球,映射了整整一個冬日的雪地和天空,以及那些歡笑的或流淚的人們。零落的琴聲,蒼茫的積雪。竟然都是暖的。仿佛記得了什么,是不是也擁有過那樣的目光和笑容?擁抱過那樣的流淚的姿勢?會不會再碰觸那樣的聲音和靈魂,而不再失去?不知所謂,不明所以。終于還是寫了,愛情。
下一頁:《她比煙花寂寞》——Hilary and Jac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