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英雄版《四大名捕》屈居亞軍
集武俠與奇幻動作于一身的《四大名捕》上映首周獲得票房亞軍的位置。四天票房共收到8180萬,僅低于票房冠軍《畫皮2》兩千余萬,也成為真正威脅到《畫皮2》的影片。陳嘉上一直是這幾年內(nèi)地非常成功的香港導演,2008年的《畫皮》收到2.3億,2011年的《畫壁》也有1.8億的票房收入。因此本片同樣有很大的票房野心,加上他以往的票房號召力,首周八千余萬的票房并不讓人意外。本片在排片場次上低于《畫皮2》三萬余場,但是觀眾人數(shù)卻比《畫皮2》還要高?!端拇竺丁返膱鼍藬?shù)42人更是遠高于《畫皮2》的場均28人的上座率,《畫皮2》最終仍是憑借3D場次相對較高的單場票價而勉強保持住票房冠軍的位置。不過照此態(tài)勢發(fā)展,本周恐怕就要把冠軍拱手讓人了。
《四大名捕》雖然號稱來自溫瑞安同名小說,不過從實際影片來看,本片僅是借鑒了小說中的人物名字而已。更多像一部自由發(fā)揮的同人小說,而且人物設定更是大膽創(chuàng)新,朝向好萊塢的超能英雄方向拓展,幾位主人公除了武藝超群之外,人人都有些超能力。甚至被觀眾將之與《X戰(zhàn)警》及《神奇四俠》相互對應,跳出原著未必是壞事,勇于革新也許會帶來更好的變化。不過本片真正的問題仍然在劇作上,人物的變革并不該意味著情節(jié)的簡單化。原書《四大名捕》中有很多構(gòu)思巧妙的懸案推理,電影版卻完全將之拋棄,非要弄出一個松散、簡單的案件。從情節(jié)上很難對觀眾形成吸引力,角色則毫無魅力,扁平無趣。這也使得本片在票房可喜的前提下,口碑則一塌糊涂。這種高票房低口碑的現(xiàn)狀已經(jīng)成為當前華語片的頑疾,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勢,長此以往,受損害的還是整個電影業(yè)。
本片在首集留下了一個大尾巴,也是為了續(xù)集打基礎,后兩部正蓄勢待發(fā),三部曲的影片也希望能在內(nèi)地院線撈到更多回報。
下一頁:《麥兜當當伴我心》與《超決戰(zhàn):貝利亞銀河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