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張頌文又爆了。
兩段花絮,無人不知。
第一段,來自《1921》。
片中,張頌文扮演何叔衡。
為了還原被圍剿的窘迫,劇組安排他穿上血跡斑斑的破衣服,手背和臉上化了特效妝。
誰看,都忍不住夸服化道用心。
而張頌文只問了一句:
這哪兒有泥(地)啊?
為了更真,他把手指插進(jìn)土里,讓指甲縫塞滿泥。
為了進(jìn)入角色,又在泥地里各種摸爬滾打。
一波騷操作后,你以為他能就位了?
不,他又撿起一堆枯葉,使勁往頭上撒。
如果以上片段叫“敬業(yè)”。
那下面這段,Sir有點詞窮。
拍《革命者》,張頌文演李大釗,要還原一段相當(dāng)慘烈的史實——長達(dá)40分鐘、重復(fù)三次的絞刑。
再次,張頌文追求起了“逼真”。
他要求不用替身,執(zhí)刑時,要身體重重下墜(只用一條威亞保護(hù))。
當(dāng)劇組看到他被勒到無法呼吸,已經(jīng)嚇到腿軟。
張頌文還是只說了一句:
只要我的生理極限能扛得住
我就努力演完吧
所以,有些演員不要淋點雨就胡吹什么“生理極限”,這才是。
因為這種敬業(yè),豆瓣網(wǎng)友現(xiàn)在喊話已經(jīng)一致。
只愛念叨同一個名字。
看到張頌文的較真,Sir想起了一句香港影視圈的經(jīng)典一問:
為咗做戲,演員可以去到幾盡?
(大意是,為了演戲,演員可以有多拼?)
對觀眾,這個答案也許很輕,因為不管演員多拼,我們往往只記住了某個瞬間,某個細(xì)節(jié)。
但對演員來說,答案很重。
它承載的,是一種“允許很多人進(jìn)入體內(nèi),侵蝕內(nèi)心”的勇氣(張頌文語)。
所以今天,Sir想換個視角聊演技。
不是觀眾,不是影評人,而是從“專業(yè)演員”的角度。
……別緊張,Sir不是要出道。
但,掌聲可以繼續(xù)。
因為我請來了張頌文,親自陪你聊。
01
大家都說,張頌文是“行走的演技教科書”。
那教科書之上,還有教科書嗎?
張頌文說,當(dāng)然有,且不止一位。
他最崇拜的,是奧斯卡提名次數(shù)最多的超級影后。
梅麗爾·斯特里普。
相信毒飯聽到這名字就嗨了。
哦喲,梅姨,神仙演技!
但你能細(xì)致地說出,人家神仙在哪,為什么神仙嗎?
90%的人會說。
因為梅姨是劇拋臉啊,什么角色都能駕馭。
確實。
《穿普拉達(dá)的女王》,她是出場自帶BGM的女魔頭。
《走出非洲》,她是愛慕虛榮的大小姐。
《廊橋遺夢》,她是浪漫到骨子里、束縛也到骨子里的絕望主婦。
不過張頌文表示。
劇拋臉這種詞……沒法傳達(dá)出梅姨魅力的萬分之一。
她的表演精髓,或者說,頂級演技的共同精髓,是什么?
就是——
能否把一個角色演出N種層次。
而且。
不能靠說臺詞,而要經(jīng)??俊皾撆_詞”。
比如《廊橋遺夢》。
開場戲,一般只有一個任務(wù)——演好角色的第一層——“表面人生”。
具體說,就是交代清楚角色的輪廓,如名字、職業(yè)、年齡……
張頌文表示,這真的非常easy……甚至當(dāng)你遇到一個靠譜的劇組,道具特效都給你整好了,這一層根本都不需要演。
但梅姨,就是比一般演員貪心。
開場五分鐘,她不僅用潛臺詞,讓觀眾看到這位中年主婦的愛好、個性、小情緒……還順帶,給后面的故事悄悄埋了線。
第一幕,女主一個人在做飯。
注意看,雖然忙瘋了,但沒忘記開音樂。
當(dāng)收音機調(diào)到喜歡的頻道。
她笑得特寫意,還有點少女般的天真。
再看下一幕。
飯做好了,家里人影都沒有。
擺好碗筷之后,她做了一個小動作。
有點無奈地抬了抬手。
忙活大半天,終于開吃了。
剛剛還很自在的“中年少女”,瞬間變成面無表情的煩躁主婦。
坐下后,還做了個趕蒼蠅的動作。
有意思?
要知道,片場當(dāng)時可沒蒼蠅。
趕蒼蠅,是長期的習(xí)慣,是對無聊生活的一種抽出來的比喻。
透過上述完整、連貫的神情和動作變化,觀眾會慢慢察覺:
一成不變的家庭生活,似乎束縛了這位主婦的浪漫天性。
這,就是潛臺詞的力量。
潛臺詞到位了,會無聲勝有聲,傳達(dá)出角色的第二個層次——“私下人生”,她的愛好,她的人生觀,慢慢也能被觀眾感知。
但以上,只算是好演技。
因為頂級演技,還要挑戰(zhàn)第三層。
演出角色的“隱秘人生”。
電影里,家人外出的四天,女主遇到一位記者,也就是男主。
因為葉芝的詩,他們迅速相愛;
因為時間有限,他們用心相處。
最后。
因為女主不忍放棄家庭,他們永遠(yuǎn)地相離。
而梅姨用一只手,三分鐘,演完了女主一生中 ,最沉重的秘密。
用張頌文的話來說,這是一段足以載入影史的獨角戲。
大雨滂沱,男主把車停在十字路口。
他把定情信物掛在后視鏡上,暗示自己愿意帶女主走。
一只強有力的的手,開始死死拽著門把。
她心動了。
直到丈夫上車。
直到尖銳的喇叭聲,再次戳破了她的幻想。
她猶豫了。
手勁越來越大,勇氣越來越小。
最后,當(dāng)男主的車揚長而去。
這只手,終于緩慢而沉重地松開。
手縮回的時候,還擦了一下褲子……那是因緊張過度而滲出的手汗。
(在Sir看來,擦褲子和趕蒼蠅是一種動作,這種看似無心的小動作,透露出了女主再次被迫回歸了主婦角色。)
神奇的是。
當(dāng)90年代的主流觀眾看《廊橋遺夢》。
幾乎沒人會討論三觀正不正、主角渣不渣……
很大程度上,這歸功于梅姨的表演。
因為她演的,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僅僅是一個活人。
而活人,就是普通人,就是面對道德抉擇時,要暴露出最真實的脆弱,最痛苦的撕扯。
如此,觀眾才會被激活,首先被激活的不是三觀,而是人性。
這種共通的人類心境,會讓觀眾一起體會到人性的不確定,我們會對婚姻和愛情抱著更合理、更現(xiàn)實的理解,也會更辯證地看待責(zé)任與自由的關(guān)系。
這大概,就是頂級故事、頂級演技的迷人之處。
02
聊完影史經(jīng)典級別,咱緩一緩。
聊點更基礎(chǔ)的、更喜聞樂見的。
哭戲。
如果國產(chǎn)片看多,你肯定知道。
負(fù)分滾粗的哭戲,長這樣。
勉強及格,能炸上熱搜的哭戲,長這樣。
后者稱得上過關(guān),但也不足以激賞。
那么,高級的、能哭到人心里去的……長啥樣?
張頌文說,作為表演老師,他經(jīng)常聽到年輕演員這樣問。
畢竟讓他出圈的,就是《隱秘的角落》的一段哭戲。
可每次聽到這問題,他其實挺無奈……
因為張頌文認(rèn)為,“哭戲”是和表演技巧無關(guān)的。
研究哭戲,重點不是研究哭,是研究人的內(nèi)心啊。
難過了、悲憤交加、受了恥辱、喜極而泣……這些情緒都會讓人落淚。
當(dāng)人們愿意去研究這些時,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已經(jīng)和表演沒有關(guān)系了,它探討的是關(guān)于這個世界,以及這個世界里的人。(張頌文語)
再舉例。
這次說說國內(nèi)的寶藏演員。
《少年的你》中,周冬雨和易烊千璽,各有一段高級的哭戲。
這場戲,周冬雨扮演的陳念,剛被全班嘲笑完,說她媽是騙子。
她特委屈,要打電話給媽媽訴苦。
先科普一個小知識——
張頌文說,電話戲從來都是假的,才不會有人幫你搭戲……
所以演員不僅要說臺詞,還得想象對方的臺詞;不是演自己說臺詞的反應(yīng),還要演對方說完話、你思考和理解過的反應(yīng)。
人話說就是,電話戲等于自導(dǎo)自演,所以特分心,也特容易演得假。
但周冬雨的完成度,很高。
這是她接通電話后,假裝聽媽媽講話的樣子。
眼淚刷刷往下掉,哭得那叫一個慘。
這是她開口說臺詞的樣子。
注意看嘴角和眼神,抽泣中,正在慢慢平復(fù)、冷靜。
張頌文還做了一個小實驗。
如果不看畫面,只聽聲音,你會發(fā)現(xiàn),每次周冬雨講話,哭腔都是收的。
可鏡頭前的她不僅淚流滿面,還拖著《喜劇之王》同款鼻涕。
從頭到尾,這條鼻涕都沒斷過,周冬雨也沒擦……
為什么要這樣演?
因為片中的陳念,不是普通孩子。
她早當(dāng)家,成績好,自尊心極強。
這樣的孩子,真的會跟媽媽“哭訴”嗎?
當(dāng)然不。
她只會一邊哭,一邊藏,一邊解壓,一邊提醒自己要懂事,要成熟。
所以,她只敢在媽媽沒發(fā)現(xiàn)時,才讓眼淚流出來。
可以說,周冬雨的演法,是揣摩透人物性格之后,最水到渠成的演法。
再說易烊千璽。
這一幕,他演的小北和陳念開始交心,躺床上聊天。
疼嗎?
這樣子多久了?
接下來,該小北話當(dāng)年了。
張頌文吐槽說。
講往事是很矯情的,關(guān)鍵是,這段臺詞也挺矯情……
怎么演才好?
演戲套路千萬條。
易烊千璽,選擇了最克制,也是最難的一條。
不動聲色地演。
有天早上我剛睡醒
她從外面帶了肉包子回來
我高興肉包子不是能經(jīng)常吃
可是我吃著吃著
她就開始打我
說到“肉包子”時,他的眼角涌出一滴淚。
說到“她就開始打我”,眼淚剛好,“啪嗒”流了下來。
張頌文對這段戲的評價是:
太。高。級。
因為導(dǎo)演事前,沒說要哭。
易烊千璽的眼淚,不是突然特寫出來的,而是一氣呵成、逐層遞進(jìn)的。
張頌文接受《人物》采訪曾說,我不知道別人演戲用什么辦法,但我的方法,就是用真實的生命體驗。
易烊千璽也是。
他琢磨的不是怎么哭、怎么說臺詞。
而是小北的經(jīng)歷,怎么跟真實的自己聯(lián)結(jié)起來。
戲外,易烊千璽也是某種意義的流浪少年。
13歲就出道,從小走南闖北,父母陪在身邊的時間極少。
他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早熟,也有著丟失了童年的委屈。
所以當(dāng)易烊千璽允許小北的故事,進(jìn)入自己的生命體驗時。
臺詞,就成了心里話;
而矯情,當(dāng)然就可以變成動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