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一首《無名的人》曾讓無數(shù)人對阿娟的故事“意難平”。在《雄獅少年》結尾,即便是對舞獅有著無限熱情的他,依舊為了家庭,為了生活遠行,這也是現(xiàn)實。
3年后,《雄獅少年2》終于來了,阿娟也回來了。
有人會好奇,好奇阿娟是否會有所變化;也有人會緊張,畢竟《雄獅少年》近乎開創(chuàng)了華語現(xiàn)實動畫原創(chuàng)IP先河,至今保持在8.3分的高口碑,《雄獅少年2》能否穩(wěn)住前作的質(zhì)量呢?
點映之后,《雄獅少年2》延續(xù)了觀眾對前作的喜愛,阿娟還是那個阿娟,但在經(jīng)歷了又一次生活的捶打磨練之后,阿娟也發(fā)生了變化。
和阿娟一樣,導演孫海鵬同樣有了些許的變化。在電影首映前再次見到他,我們打趣他是否也同阿娟一樣打起了格斗。他笑了笑,開始保持運動了,但工作室不少小伙伴,確實因為創(chuàng)作《雄獅少年2》,愛上了拳擊。
會有一部分觀眾好奇,為什么明明是舞獅的“雄獅少年”,到了第二部卻開始格斗打拳了呢?
做客1905電影網(wǎng)《對話》欄目,孫海鵬坦言這是對第一部遺憾的彌補,“舞獅和傳統(tǒng)武術是密不可分的,但在前作我們沒有更多空間去呈現(xiàn)傳統(tǒng)武術,所以在第二部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把這個重要元素放進去。”
也會有人覺得,傳統(tǒng)武術講究南拳北腿,似乎都與《雄獅少年2》中的上海無緣。追溯淵源,霍元甲正是于民國時期在上海建立了精武會,“尚武精神”直到今日都在上海傳承著。
誠然,前作舞獅的元素過于奪目,讓人忽略了“雄獅”不止是醒獅本身,更是阿娟自己,不是看似羸弱的病貓,實則是咆哮如雷的雄獅。
“只要鼓點還在心中響起,我們就是雄獅。”這一次,《雄獅少年2》的故事不止如此。
“野草”
阿娟拳套一邊寫著“野火燒不盡”,一邊寫著“春風吹又生”,而他就是燒不盡的“野草”。
《雄獅少年》上映期間,導演孫海鵬和制片人張苗時常被問到后續(xù)的創(chuàng)作計劃,在兩人版圖規(guī)劃里有不少“少年計劃”,但唯獨沒有提及《雄獅少年2》。
結束宣傳周期之后,孫海鵬回到廣州,靜下來看了很多觀眾各種反饋,短暫的休息之余,同團隊伙伴開始了新一輪的創(chuàng)作。期間大家有很多主意,開始了各種企劃,過程中網(wǎng)友對阿娟故事的期待,也讓孫海鵬和團隊有了想法,“要不試試看阿娟后續(xù)的故事呢?”
不管是外界的支持,還是內(nèi)部對于阿娟的特殊情感,都助推了項目開發(fā)。半年時間之后,團隊就非常明確,下一部作品就是《雄獅少年2》。
孫海鵬第一時間把消息告訴了影片的音樂制作人欒慧。對方起初以為這只是個玩笑話,畢竟那并不在規(guī)劃里。
一晃2年有余,孫海鵬想來依舊同做夢一般。
《雄獅少年2》里,阿娟為了生計走上格斗之路;電影之外的孫海鵬,有時候像極了阿娟,從湖北到廣東打拼,開啟了一場為生活打拼的冒險。那時候的他對于動畫并沒有特別的情感,那是為了能在這座城市找到生存下去的工作,恰恰是這個過程,他開始對動畫迸發(fā)出了特別的情感。
在這場漂泊的生活旅程中,“野草”是他的關鍵詞。
他剛到廣東的時候,就被當時特被有生命力的植物吸引,幾乎在可以生長的地方就長滿了野草,甚至有些植被都還不是野草。
但那顆種子就已經(jīng)在孫海鵬心中種下,希望未來有機會能把植物的生命力放進作品里。
直到《雄獅少年2》,它才悄悄發(fā)芽。
從孫海鵬現(xiàn)在的辦公室望出去有一塊水泥平臺,上面堆滿了廢棄的鐵皮和玻璃渣,理應是寸草不生的地方。但在那兒,就有一棵野草,長得很高。孫海鵬每年都會看著它枯萎,隔年又發(fā)芽,變綠。
這股頑強的力量,讓他想到了阿娟。
阿娟從鄉(xiāng)下小村到了廣州,再為了更多機會來到上海,如果他沒有參與任何事件,沒有人會關注他,只會是茫茫人海中的一粟子,“他就像城市里的野草,長在地縫里。”可啟用這一概念之后,獅子的意象又該如何解決呢?
孫海鵬想過很多方法,比如說用野草扎成獅子,但總是有點牽強。直到有一天,他找來了不少有關獅子的紀錄科教片,直到有一部內(nèi)容說,“雄獅會藏在野草里,等到獵物放松警惕的時候,突然撲出來捕獵。”
于是,《雄獅少年2》的概念日漸明朗。
大家甚至為影片想過很多副標題,但考慮多少涉及劇透都悉數(shù)放棄,當時被提及最多的就是“野草背后有雄獅”。
“武術”
阿娟在《雄獅少年》里就已經(jīng)學習了傳統(tǒng)武術,當時孫海鵬用了幾個過場鏡頭,向觀眾展現(xiàn)了咸魚強在教他們武術的畫面。
寥寥幾個鏡頭,無意間為續(xù)作埋下了伏筆。正如在《雄獅少年2》的第一場擂臺賽后,張瓦特發(fā)現(xiàn)原來阿娟腳下功夫那么厲害,阿貓簡單回了一句,“當然了,我們是舞獅的。”
這恰是兩部之間的最直接的關聯(lián),也是孫海鵬想為前作彌補上的遺憾,可過程并不簡單。
傳統(tǒng)武術不是簡單的格斗概念,不是武俠小說里那種玄乎其玄的招式,以及背后被不斷提及的那片江湖,它到底是怎么樣呢?似乎從來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這讓孫海鵬非常緊張,傳統(tǒng)文化不應該被三兩語言就草草概括,他要在有限時間內(nèi)將敘事明細,同時把概念理清,實在太難了。
好在編劇沈誠的加入,讓這個問題有了破綻。
他是實打?qū)嵉木毤易?,辦過很多擂臺賽,也寫過武俠小說。他寫動作戲有個標準,不是單純設計幾個動作招式,而是以弱取勝的博弈,又勇也有謀。在《雄獅少年2》里,阿娟藏著的一招,就是沈誠用這種小露破綻的計謀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
對于他來說,一招一式都是他多年的積累,是有來源的。
這種有據(jù)可循給了孫海鵬足夠底氣,在動作上多了更多的細節(jié)設計,見縫插針地在所有更夠放進概念的地方,一點點去鋪墊,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能慢慢體會到傳統(tǒng)武術的魅力。
受限電影劇情表達,以及時長,孫海鵬和編劇團隊沒法把傳統(tǒng)武術的內(nèi)容面面俱到,只能展現(xiàn)與故事相關的東西,但一切都僅是冰山一角。
“藏招”
《雄獅少年2》里,阿娟在關鍵時刻中,展露出藏著的那一招;野草背后也藏著雄獅;江湖上的“四大天王”都大隱隱于市。
如果電影是一片江湖,孫海鵬又想藏住什么呢?
“技術痕跡。”
他希望觀眾在觀影中不要過度被技術吸引,而是純粹地欣賞整個故事。特別在這部故事里,格斗的鏡頭運動更加快速且復雜,難度系數(shù)直線上升。
為此,團隊特意邀請了動作指導張鵬進行實拍演練。整個過程中,動作戲前后實拍了三個版本。特別是第一次時,孫海鵬讓他完全自由發(fā)揮,這位參與過好萊塢動作大片的武指根據(jù)自己的想法,打足了三場擂臺戲,甚至自己進行了剪輯處理。
點擊鏈接觀看視頻:《雄獅少年2》動作戲有多細節(jié)?做了三版 全是真人實拍
以此為基礎,孫海鵬和團隊反復調(diào)整,進行一次次的解構和拼接。動作指導、動作捕捉人員和動畫師三方不斷碰撞,前后耗時超過了一年半的時間,幾乎貫穿了《雄獅少年2》的整個制作周期。
因為格斗比賽中,選手都是赤裸上身,意味著動畫師需要運用人體肌肉系統(tǒng)去表現(xiàn)這些動作——既然展現(xiàn)人體美學,讓選手的八塊腹肌、肱二頭肌發(fā)揮魅力,更要保證人體肌肉系統(tǒng)的科學性。這在之前的國產(chǎn)動畫電影里鮮有出現(xiàn)。
這意味著市面上現(xiàn)有的肌肉制作技術是不足以支撐影片的,不僅制作變慢,成本也隨之增高,甚至會處于不可控的境況。為此,孫海鵬和團隊前后測試了近一年的時間,才真正找到當時最適合《雄獅少年2》制作的流程。
技術的不斷迭代,讓影片質(zhì)感越來越真實。雖然從前作就開始,就有人質(zhì)疑,接近實拍的影片,為什么不以真人呈現(xiàn)呢?
事實上,電影的第三幕給出了非常明確的回答——當野草的符號被不斷強化,暗喻慢慢浮現(xiàn)出來,動畫人的想象力反而隨之綻放。
正如同電影最后,白玉蘭花綻放變成木棉花的瞬間,是阿娟體內(nèi)來自家鄉(xiāng)的DNA覺醒,也是阿娟對舞獅從未消磨的情感,是獨屬動畫的浪漫。
“普通人”
《雄獅少年》結尾,獅頭被阿娟送上了擎天柱的同時,他自己卻遺憾落水。一場看似失敗,實則加冕成功的結局。
在做《雄獅少年2》的時候,孫海鵬其實想做反套路,為阿娟奏響“失敗者之歌”。但大家經(jīng)過考量之后,現(xiàn)在的結尾才是最合理的,或許故事自然而然就會朝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就像電影里那位上海爺叔說的,交給時間吧。至于阿娟的未來,他獲得了成績,獲得了認可,那他和阿貓阿狗的下一站呢?
“還會是個普通人。”在孫海鵬的定位里,不管未來阿娟是繼續(xù)打拳,還是回歸舞獅,甚至有可能做點別的,他所有的經(jīng)歷和感受,依舊還是普通人。
就像《無名的人》那句,“要拼盡所有,換得普通的劇本”。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