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今年春節(jié)檔頗值得玩味,三部作品不約而同地選擇以當代視角重構經(jīng)典。經(jīng)典注定要被代代重塑,而每一次改編都伴隨巨大風險與爭議。正因創(chuàng)作者們“不撞南墻終不回”的執(zhí)著,那些傳世故事才能如祖輩講述的睡前童話般,在時代更迭中煥發(fā)新的生命力。
大年初一走出影院時,《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帶來的震撼仍在胸腔激蕩。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永遠令人折服——這里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浩然正氣,有亂世中堅守的民族大義,亦有江湖兒女的繾綣情深。
“俠之大者不在于南征北戰(zhàn),而在于憂國憂民、心懷悲憫。”
“情難自禁,欲壑難填,人在世間修煉,終究是為對抗心中執(zhí)念。”
一燈大師的偈語,何嘗不是金庸畢生修為的映照?在這個價值迷離的時代,我們確實需要借徐克之眼,重讀這份江湖赤子心。
此版《射雕》中,最令我難忘的是華箏。原著中那位求而不得的草原公主,在徐克鏡頭下蛻變?yōu)樗{鳳凰般颯爽、任盈盈式深情的邊疆金鑲玉——生于馬背的公主,骨子里鐫刻著草原的遼闊。
她不遮掩對郭靖的情愛,主動告白“你終于回來了,可汗一直想我們快點成親”;但也有自己的驕傲,明確被拒絕后,她說“你不會覺得我嫁不出去吧?”
她的愛如敕勒川般純粹:確認郭靖心屬黃蓉后瀟灑放手,卻仍堅守"護你周全"的承諾。郭母自戕時她叩首謝罪的決絕,送別愛人時那訣別般的凝視,將草原兒女的擔當演繹得淋漓盡致,也格外讓我動容
因為守護草原是她堅定不移的使命,在使命和情感之間,她堅定地選擇了前者。
很喜歡熱搜的評價:遼闊的土地上,生不出狹隘的愛。
徐克鏡頭下的女性角色,總帶著"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俠氣。漫天黃沙中,華箏駐馬而立的身影,是亂世中最動人的剪影:留不住愛情,改不了宿命,卻始終緊握初心。敢愛敢舍,敢負重任,方為真豪杰。
《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的華箏,是草原的真英雄。
整部《射雕英雄傳:俠之大也》,都是徐克試圖用他熟悉的港式武俠,主觀地解構每個主角的“俠”。
苦苦尋找郭靖的黃蓉藏匿蒙古軍營,卻為了不影響他絕不相認,暗中召集丐幫、傳送錦囊,關于兩人結局她卻說了很多句“隨緣”。亂世當前,心上人的使命安危遠大于小情小愛,這是徐克版黃蓉的俠。
郭靖始終在家國情懷和個人恩情里,去“不負如來不負卿”,為了心中的“忠孝兩全”,他隨時可以付出生命,也可以只身擋千軍,這是徐克版郭靖的俠。
啟用流量、短視頻化的快速交代背景,從選角到節(jié)奏,可以看出徐克想努力嘗試靠近當代年輕人,從“術”的層面他當然沒有成功。
但從“道”的層面,每一個人物背后都有他和金庸契合的價值觀,這個“俠”字,是文化快餐預制、網(wǎng)絡信息過載、信仰逐漸迷失的時代,最稀缺的那種始終利他、得失笑談的廣闊人格。
能讓新時代觀眾觸摸到金庸宇宙的俠魂,這部電影便完成了它的使命。
這已經(jīng)是電影,很有價值的地方了吧。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