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自《復仇者聯(lián)盟4:終局之戰(zhàn)》后,漫威電影宇宙進入后“復聯(lián)”時代,但《雷神4:愛與雷霆》《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驚奇隊長2》和《蜘蛛夫人:超感覺醒》接連口碑撲街,《美國隊長4》的定檔讓許多漫威粉絲重燃期待,但卻迎來了豆瓣開分5.3的慘淡開場,新任美隊山姆·威爾遜為何難以扛起《美國隊長》的大旗?
本期《今日影評》邀請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金宇軒拆解,為何獵鷹接盾卻砸了漫威的場子?
類型化敘事反噬:"漫威公式"淪為創(chuàng)作枷鎖
當漫威用15年構建的超級英雄帝國遭遇前所未有的口碑危機,《美國隊長4》的豆瓣5.3分的觀眾評分,更為這個曾經(jīng)的現(xiàn)象級IP敲響了警鐘。
這部被寄予厚望的系列續(xù)作,在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雙重命題下,暴露出好萊塢工業(yè)化生產(chǎn)的深層困境。
電影《美國隊長4》中,我們沒有看到屬于“超英”的燃點,看到是漫威在創(chuàng)作力上的嚴重衰退:紅浩克暴走白宮的視覺奇觀,仍舊是"反派失控+英雄救世"的陳舊模板;新任美隊的身份焦慮,也淪為口號式的人物弧光。
金宇軒指出:"影片嚴格遵循《救貓咪》編劇法則的后果就是每個情節(jié)轉折都似曾相識。"
《美國隊長4》口碑崩壞,折射出專業(yè)評價與觀眾體驗的雙重失落,相較于前作《美國隊長2》與《美國隊長3》的高分,新作的評分滑坡也印證了類型片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當DC以《新蝙蝠俠》重構黑色電影美學時,漫威仍在安全區(qū)重復著過時的敘事程式。
英雄傳承的敘事困境:平凡性≠感染力
《美國隊長4》中讓獵鷹接盾的本意是延續(xù)美隊精神中"凡人亦可為英雄"的普世價值;然而在執(zhí)行層面,創(chuàng)作者的保守與割裂暴露無遺,山姆·威爾遜既未獲得如《黑豹》般完整的成長敘事,也缺乏托尼·斯塔克式的性格魅力。
很多觀眾對獵鷹這個角色并不太了解,甚至在《美國隊長3》當中被觀眾戲稱為“人形無人機駕駛員”,只是一個平凡退伍軍人,沒有超能力。
金宇軒表示:"用退伍軍人的現(xiàn)實底色嫁接超級英雄敘事,本可探討后英雄時代的價值重建,但影片止步于口號式的自我說服。"
這種斷裂在關鍵場景中尤為明顯:當新任美隊以話療平息紅浩克暴走時,觀眾記憶中的美隊精神已從"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的震撼,降維成心靈雞湯式的蒼白宣言。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隊長4》北美首周末票房為8850萬美元,但遠低于前作《美國隊長3》的1.791億美元開畫成績?,市場反饋也印證了角色塑造的失敗。
超英神話褪色:技術疲態(tài)與敘事危機
漫威視效團隊此次在《美國隊長4》中交出的答卷,暴露出工業(yè)化生產(chǎn)導致的審美疲勞。白宮崩塌的數(shù)字化場景,在《2012》《獨立日》等災難片譜系中已重復二十余年。
反觀國產(chǎn)電影,《哪吒之魔童鬧?!?/a>將傳統(tǒng)水墨與3D建模融合,《封神三部曲》重構上古美學的視覺體系,都在證明依托文化底蘊的技術革新可能。
當技術革新陷入瓶頸,敘事層面的結構性危機更為致命,漫威"彩蛋驅動創(chuàng)作"的模式正在反噬敘事本體。
紅浩克變身成為全片唯一記憶點,美隊盾牌淪為情懷符號,超英電影已從造夢藝術淪為IP周邊宣傳片。這種本末倒置的創(chuàng)作邏輯,恰是漫威超英電影接連失利的核心癥結。
值得玩味的是,在漫威陷入困境之際,DC通過《小丑》系列實現(xiàn)藝術性與商業(yè)性的平衡,索尼憑借《蜘蛛俠》動畫開辟平行宇宙敘事,他們都證明超英類型仍具進化潛力,但《美國隊長4》的潰敗,既是漫威階段性創(chuàng)作危機的集中爆發(fā),也為整個超英類型片敲響警鐘。
當觀眾開始厭倦拯救世界的標準化流程,電影人們需要重新思考:后復聯(lián)時代,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超級英雄?因為英雄存在的意義,從來不是重復神話,而是照亮屬于這個時代的精神困境。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