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檔是塊唐僧肉 小片遭排擠銀幕數(shù)又太少
為爭檔期擠破頭不斷推遲上映 電影市場熱錢多爛片也多
為了盡量避免與國產(chǎn)、國外的商業(yè)重磅大片相撞,造成票房慘劇,不少中小成本影片的檔期一拖再拖,等待空擋,相比較之下,“暑期前月”和“賀歲前月”的大片較少,因此也成為了中小成本影片云集的“好月份”,有些電影甚至不惜多次更改檔期。
原定于暑期上映的《日照重慶》拖到了11月,原定8月份上映的 《愛情36計》也延遲到了“賀歲前月”,退出暑期檔雖然避開了
《唐山大地震》,但是否就意味著票房能夠達到預期,還真是不好說。除了原有的賀歲、五一、暑期和十一這四個已經(jīng)成熟的檔期外,如今連清明節(jié)都被片方看中,原來的電影淡季早已不復存在,無論何時上映都將面臨一場血雨腥風。
2010年前9個月中國電影票房已超過75億,但真正賺錢的電影沒有幾部,大片如
《錦衣衛(wèi)》、
《精武風云·陳真》,雖都取得過億票房,但投資成本高并未賺錢。中小成本影片多如牛毛,能擠進影院卻未必能撈到金子,質(zhì)量欠佳、無人知曉,最終石沉大海。電影市場上盲目拍片現(xiàn)象嚴重,今年上半在廣電總局立項的電影數(shù)量一直呈直線上漲趨勢,但過了9月份,勢頭已經(jīng)開始減弱,電影市場趨于冷靜。
下頁更多精彩內(nèi)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