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詞搞暈發(fā)哥
9。臺詞搞暈發(fā)哥
姜文電影不是難在記臺詞,而是重新記臺詞,因其擅長用膠片做劇本。
雖說普通話對其他演員而言無難度,卻難免苦了說慣粵語的發(fā)哥: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發(fā)哥為講好臺詞雖請語言老師幫忙,但每當他背熟對白,姜文就嚷著要改,結(jié)果發(fā)哥有半個月可謂相當“不爽”。
10。影壇巨頭助“聲”
姜文電影非但龍?zhí)讚寫?,幕?ldquo;獻聲”也相當大牌:在公映的川話版中,
陳凱歌與
韓三平就幫手為打麻將的群眾演員配音,雖然只有一句“和了!”但見兩位影壇大師甘為姜文打醬油,這兩個字還是頗堪回味的。
陳凱歌為何樂意助陣?因他與姜文、馮小剛新片在中影基地配音,三人碰頭除難得一敘,當然也要互出綿力。
姜文床戲壯膽
11。姜文床戲壯膽
姜文有妻子,
劉嘉玲有丈夫,若要拍一場“摸胸”床戲,過程自然略為尷尬。
但真正尷尬的還是姜文:排練時他就將工作人員清光,開拍前還不忘喝兩杯紅酒壯膽。盡管只是摸著衣服,姜文還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所幸劉嘉玲主動提醒“你趕緊的”,姜文才將鏡頭完成。但拋開尷尬,由于對白幽默,兩人在排練這場戲是已是多次笑場。
12。制片不看劇本
《太陽照常升起》讓不少投資方怕了姜文的花錢能力,但《讓子彈飛》籌備時,投資方卻一反常態(tài),跳過劇本直接合作。
姜文納悶,問制片人為何不看劇本就投錢,制片反問:“
葛優(yōu)來不來?”“來啊。”“
周潤發(fā)來不來?”“來啊。”“他們都來,我還看什么本子?!”可見陣容省事不少。
給力道具篇
13。馬拉車
《讓子彈飛》能一瞬間抓住觀眾,得益于想象力超強的馬拉火車。
事實上,馬拉火車是火車最早進入中國的方式,由于清朝認為蒸汽機車“破壞風(fēng)水”,故當慈禧太后欲游北京城時,李鴻章就沿北海公園西路修筑一條通往中南海的“鐵路”,讓白馬拉著火車帶慈禧游玩,博得歡心后才得以獲旨修唐胥鐵路,用于運送北洋煤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