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介錯人
片中“鴻門宴”一場,姜文饒有興致地向觀眾普及了“介錯人”的常識,皆因他鐘愛日本介錯刀。
所謂“介錯人”,是日本歷來切腹者的“助手”,因切腹者常采用“十文字切”的方式讓自己內(nèi)臟外流失血過多死亡,過程痛苦不堪,故需要他們的親友在旁協(xié)助歸西,而介錯刀一概為長刀。黃四郎給張麻子送刀時稱“砍下我人頭”,說的就是介錯人幫剖腹者斬首之事。
17。莫扎特
片中姜文與張默聽唱片,放的是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xié)奏曲》。
該曲是莫扎特在生時唯一一首單簧管協(xié)奏曲,亦是他最后一首協(xié)奏曲,他得以譜出此名著,動力則來自被譽為“舉世無雙的單簧管高手”的史達德勒所刺激。該曲大約作于1791年秋季,而此時也是莫扎特生命的尾聲。故姜文不無感慨地說:“他呀,離咱們遠著呢。”
18.漢陽造
片中麻匪們?nèi)耸忠粯專_場“讓子彈飛一會兒”更讓這批“槍桿子”出盡風頭。
而他們使用的槍械都是民國大名鼎鼎的“漢陽造”,即清政府按德國毛瑟1898步槍為母本在漢陽兵工廠仿制的長槍,于1895年始在湖北槍炮廠生產(chǎn),直至1944年中正式步槍面世。此外山上圍剿假麻子一幕,麻匪則使用了莫辛納甘——人稱“水連珠”的莫辛。納甘1891式步槍。
幕前演員篇
19。“情書”打動發(fā)哥
為爭取發(fā)哥參演,姜文煞費苦心,除親赴香港見面,又親筆寫下“情書”寄往周宅。
發(fā)哥一來很久沒收過信,二來對文言文并不通曉,故見姜文通篇古文,一度相當詫異,還以為是對方來了封“情書”。“我雖然知道他也有老婆了,但心里還是有點怕,我本以為姜文對我有什么企圖。”
20。葛優(yōu)客串導演
姜文風格是拍戲時任何人都可以去看監(jiān)視器,結果其他演員也“手癢”起來,紛紛“客串”導演。
當中包括葛優(yōu),尤其劇組在開平拍攝時,葛老爺子常擔任“執(zhí)行導演”喊戲,不過姜文卻常表錯情,如有些場面葛優(yōu)明明說“通過”,姜文卻聽成“太過了”,結果葛優(yōu)常在交出滿意表演后再拍一條。
“胡萬”陳坤加盟影片實則“千鈞一發(fā)”
21。陳坤后期加盟
“胡萬”陳坤加盟影片實則“千鈞一發(fā)”。與姜文初見他主動詢問有無戲給他,姜文稱新片已籌備完成,豈料翌日姜文又主動致電:“有個角色,戲份少,你行嗎?”陳坤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開拍前,姜文本想讓陳坤“毀容”,最終于心不忍而保其原貌;但陳坤卻為影片“死”足三回,尤其二度補拍時由于接近跨年,陳坤更要忍受在泥地上躺足三小時,任由消防車噴冷水,苦不堪言。
22。張默急赴臺山
“老六”張默雖在前半部死去,其狠勁卻令觀眾過目不忘。然而張默初見姜文卻是“火急火燎”:當日他正在中山拍戲,經(jīng)理人突然通知讓他晚上趕到臺山。由于兩地距離遠,劇組不能為他配車,張默唯有收工后花四百大元租車前往。
讓張默意外的是,姜文不但為他等到九點,且當面只有一句“挺好,就你了”,全程不超過兩分鐘,“老六”順利定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