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降魔篇》在海外遇冷
3月7日,
周星馳執(zhí)導,
文章、
舒淇等主演的
《西游·降魔篇》在北美上映,與國內(nèi)12.5億元的票房相比,最終票房不足八千美元,讓眾多影迷跌破眼鏡,“西游”為何失利?
不僅是《西游·降魔篇》,2014年迄今為止,北美票房最高的華語電影是
《北京愛情故事》,其次是
馮小剛的
《私人訂制》,但兩者北美票房都未超過50萬美元,與國內(nèi)動輒幾億元人民幣的票房相比,這些影片的北美票房少得可憐。
而縱觀2013年,中國內(nèi)地電影票房達217.69億元,同比增長27.51%。但與國內(nèi)高速增長的票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語電影在海外市場的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全年僅有14.14億元人民幣。
華語電影海外不振的現(xiàn)狀讓中國電影人憂心忡忡。記者采訪了數(shù)位海內(nèi)外業(yè)內(nèi)人士,他們普遍認為,一味依靠功夫片走向海外的時代過去了,中國電影不能靠山寨美國走出去,而是要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電影才能在海外占有一席之地。
業(yè)內(nèi)分析 武俠片仍是主力 “山寨別人的沒戲”
從2013年華語片在北美的票房表現(xiàn)來看,以
《一代宗師》為代表的功夫片仍然是熱門,像
《太極俠》、
《葉問:終極一戰(zhàn)》這樣在國內(nèi)并沒有取得較高票房的影片在北美都有斬獲。2000年
《臥虎藏龍》在北美取得1.28億美元的票房之后,
《英雄》、
《十面埋伏》、
《功夫》等華語片海外票房排行榜的常勝將軍無一不是古裝武俠片和功夫片。
香港安樂公司總裁江志強對記者表示,“功夫片是唯一一個可以走出去的類型”,因為“武俠功夫片是唯一一種華語片獨創(chuàng)的類型,有屬于中國的類型才能走出去。”
《私人訂制》、
《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簡稱《泰囧》)、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下簡稱《致青春》)、
《小時代》等以喜劇、青春為標志的華語片在海外并沒有收到預期的票房高度。對此,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總經(jīng)理周鐵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產(chǎn)品,輸出海外必然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文化折扣”,《私人訂制》這樣的喜劇片立足本土,美國人并不買賬。
而《泰囧》這類喜劇片實際上借鑒了好幾部美國影片,
《畫皮2》、
《狄仁杰之神都龍王》這一類型的魔幻神話題材在國內(nèi)大賺,在北美的票房也僅有區(qū)區(qū)幾萬美元,也不可能進入美國主流市場,“無論是《泰囧》這樣的喜劇,還是近幾年的魔幻神話題材,在美國都是非常成熟的類型,怎么也超不過人家。山寨人家的,再到人家的地盤去賣,票房一定不會好了。”周鐵東表示。
未來趨勢 創(chuàng)新武俠片更賣座
但并不是所有的武打功夫片在好萊塢都能賣得很好,
陳可辛的
《投名狀》和
《武俠》就都比較低。從電影產(chǎn)業(yè)來說,好萊塢也需要新鮮血液。
《狼圖騰》導演
讓·雅克·阿諾參加“中國新影人基金歐洲大師班”講座時談到了中國最受西方關(guān)注的中國功夫片,“雖然《臥虎藏龍》之前很成功,但如果10年后還是類似的拿著劍飛來飛去,別人怎么會還感興趣呢?我們一定要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
談及未來,什么樣的華語片能走向世界,好萊塢研究專家蔣勇對記者說,“要從武俠和武打片入手,但是要有創(chuàng)新,才能給觀眾以新鮮感。”
下一頁:現(xiàn)象:海外占國內(nèi)九分之一 增長比例在縮減